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仪器与人
宁白
  宁白

  仪器与人的关系,不断地被人提起,是因为不同的社会环境,这一关系总是呈现出纷繁的形态,并不仅仅只是,人应主宰仪器,这样一种简单的结论就能回答的。

  我所住的小区由一家颇有名气的物业公司管理。小区装修噪声颇让人烦恼,有的装修公司偏不守规矩,午休时间也打钻、敲墙。物管人员上门时,正好碰上没施工。等到又有噪声,物管再上门,却提了个测分贝的仪器,谁知,一到现场,又是停工间隙。物管人员说,分贝没有超标,是难以劝阻的。可在无声时,测声仪又有何用?几经交涉,物管派人在装修工地蹲守,一守,就抓了个正着。什么测声的仪器都没带,就把几个装修工教育了一顿。

  人想靠仪器作一些观察,先要搞清你观察对象的实际状况,否则你的仪器精度再高,也只会无的放矢,自己给自己提供理由。

  当然,也有人既对仪器的功能认识全面,也对观察对象的特征了解全面的人。我有一朋友喜拍照,背一架万元相机。前几天,夕阳下,此兄对着树枝上的残叶拍个不停。我问他:如此残景,能拍出好画面?他说:你是行外之人,有所不知。相机有光、速、动等功能,树叶有春、夏、秋、冬不同节气的形态,时序有晨、早、午、暮、夜的轮回,太阳从东到西,更有云遮雾障。一蓬叶,一棵树,究竟在什么空间条件下,在相机哪一种功能的调节中拍出的画面是最美的?这要看我在拍摄中不断地选择、比较。我只能尽可能多拍,奧妙无穷啊!他说着,似乎无限感奋。

  我瞬间被他感染。相机作为仪器的功能,只是具备了客观记录的条件,有多少客观的存在,是需要人去感受、发现,而这种感受又涉及人对美学、艺术乃至拍摄对象专门知识的积累。一件美的攝影作品,如果没有仪器好的功能、人的素养、客观物体的提供融为一体,是难以产生的。他说,拍一幅好作品,就是寻求“真”之美。你看,现在晴朗天、好太阳日子不多,有时,为拍到好效果,要苦苦等待。我理解。我把他看成是捕捉人间美的艺术志士。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无视客观对象变化,还以陈旧仪器观察,以过时标准分析,得出与事实相违结论的现象。

  刚看到一个城市的天气环境监测报告。年灰霾天气120多天,优良天数却仍高达300多天。

  面对灰蒙的天空,还在宣布天气优良,让人联想,操控仪器的人是否有“病”?

  人与仪器的组合,目的是为了发现真实,无论是美还是丑。这种组合作用的首义是客观性。但是,当人绝对控制仪器,丧失了对观察对象探真求实的理念,没有对观察对象动态的、现实的了解,那么,仪器成了人手中的玩偶,成了表达人的意愿的工具,成了伪科学的帮凶。

  人与仪器,人是主导,只有凸显观察对象的客观性,实现三者互为印证时,科学才显出它的光辉。

  我们都想生活在真实、简单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里,仪器与人的科学相助,有时真是决定性的,它可以让人远离无聊的复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大山童馨
   第A15版:大山童馨
   第A16版:大山童馨
   第A17版:拍卖专题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社会与法
   第A22版:社会与法/大案追击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金融投资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仪器与人
闲云野鹤
种子与土壤(一)
你能听懂牛吗
各有高招
我爱欧洲杯
快乐余言短信
俞涌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仪器与人 2012-07-07 2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