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比例不到三成
如果说这20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主要标志就是2005年之后市值大幅增长,一跃成为世界资本大国,那么,与市值增长同样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规模却变化不大,使得A股的投资者结构20年不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筹划新中国股市的时候,股市作为试点,只能个人投资者参与,企业是不能买卖股票的,甚至当时规定干部也不能买卖股票。这就造成了沪深股市从起步时就是个人投资者参与的格局,决定了中国A股市场散户化的特征。
1998年之后,证券投资基金登场,成为目前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随后,也开放了QFII、社保、保险等机构投资者进入股市,但是,与A股市值规模增长速度相比,机构投资者发展明显滞后。
中国A股市场至今依然是个人投资者占多数的市场,这一点与全球大部分市场完全不同。全球主要股市都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基本上都要占市场的60%到70%,个人投资者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而沪深股市正好倒过来,到目前为止,70%还是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不到30%。
散户市难绝“四炒”
于是,股市出现很多散户市的特征,即使像个人大户市场操纵这种现象,经过整治已大为改观,但“炒新、炒小、炒差、炒短”的“四炒”现象依然十分突出,这是典型的个人投资者操作特征。
散户由于资金少,就会选择买卖小盘股,虽然单个投资者资金不多,但大量散户炒作小盘股,就会造成小盘股股价远远高于大盘股,而小盘新股股价又高于老股,于是,A股市场新股与小盘股的溢价就相当高。而海外规模较大的股市,虽然也会出现小盘股、新股的溢价,但溢价幅度一般不会很大,也就20%、30%,但A股市场新股会溢价一倍,小盘股会溢价几倍。
这种现象与资金量有很大关系,如果机构投资者多,机构大资金量决定其操作无法大量买小盘股,只能选择大盘股,那么,小盘股的溢价现象就不会很突出。而散户多,就会选择炒新股、炒小盘股、炒绩差重组股、炒短线。
机构队伍要快速壮大
在一个市场规模很小的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占主体也许问题不大,但是,一个总市值超过20万亿元的市场,没有庞大的机构投资者,这个市场很难走得很好。
而且,特别是上海股市,大盘蓝筹股已经成为市场中流砥柱,占比很大,如目前上海股市总市值最大的前十只股票,占上海股市总市值37%,占流通市值40%。仅中国石油的流通市值,就占上海股市流通市值11%,这还是中国石油股价处于很低的位置。因此,对于大盘股占主导的市场,没有庞大的机构资金,的确很难承载巨大的市值。
缺乏机构,只能造成小盘股涨,大盘股跌的局面,我们比较一下以小盘股为主的中小板和大盘股为主的上海股市。目前中小板指数位置与2007年6月处于同一水平,较2005年底上涨约250%;而上证指数已经跌至2006年11月的水平,较2005年底上涨86%,两者相差一倍以上。同样是市场低迷,但中小板指数表现远远强于上证指数,说明了小盘股与大盘股的差异,这一切都是机构力量太薄弱造成的。
如果说,2005年之后A股市场规模进入超常规发展,那么,现在急迫需要的是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