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摇椅是一种椅座、靠背和靠手固定在弧形架子上的椅子,只要身体稍微动一下,椅子就会来回摇动,人坐在上面觉得非常舒服。十年前我搬进新居,妻子特地随人到南浔买了一把木制的摇椅。这把摇椅的特点是靠背的角度是可调的(通过靠手下的五个卡档),椅架是固定的,椅身通过木制活节和椅架连接。因椅架不动,故不会损坏地板,也不会影响楼下人家。摇椅还配有一个靠脚(搁脚的),靠脚是单独的,也可摇动。
坐在摇椅上摇晃,通过有节奏的摇动,能消除疲劳、缓解大脑和肌肉紧张、有利于血循环系统,所以人便有一种舒适的感觉。在法国曾经有一段时间把摇椅作为一种“医疗仪”,如果有必要,医生甚至有权为参加医保的病人在药方上开“一把摇椅”。
近来,摇椅产生的“舒适感”已经被科学家提升到“摇椅疗法”的高度。研究者指出,有节奏的来回摇动可激励所有的感觉器官,尤其是内耳中平衡器官的细毛受到“美妙的”刺激,有利于人的动作协调和灵敏度。有精神和身体障碍的孩子、痴呆病人和因重大事故受到精神创伤者都能在摇椅上受到益处。肌肉的放松、保持姿势和动作的稳定性,这样的效果几乎与摇动同时出现。新的研究表明,摇动甚至能减少服用抗抑郁剂的病人的服药剂量;医生认为这种效果应归功于摇动时对平衡器官的刺激作用。
20世纪50年代,西方风行“好莱坞摇椅”,它是一种有漂亮顶篷并装上软垫的长摇椅,可坐二三人。这种摇椅很灵活,很容易摇动起来。好莱坞摇椅是谁发明的,这一点已无从查考,人们只知道,1909年已在英国的私家花园里出现这样的摇椅,欧洲人称之为好莱坞摇椅,是因为他们经常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摇椅。在美国并没有“好莱坞摇椅”这一叫法,美国人称之为“阳台摇椅”或“阳台秋千”。在那些出现“经济奇迹”的年代,好莱坞摇椅成了时髦的上流社会的化身。而彩色耀眼的摇椅软垫常常使人联想起小资情调的度假生活和美丽温暖的南国风光。其实至今为止,“摇椅是避雷针的发明者富兰克林首创的”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有的人说,富兰克林于1780年为自己制作了一把有轮子的椅子,它可以在房间里推来推去,如此而已。
更有人把摇椅的诞生提前了整整160年:1620年以后,从英国公谊会分出的一支基督教新教在北美洲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并推出了震颤派家具风格(这一新教在宗教仪式中浑身摇动震颤,所以称为震颤派),很可能是有人把“震颤派椅子”理解成“摇椅”了。
如今有人设计了发电摇椅:通过一个较大的轮子,将摇动时所做的功转化为电能,为阅读灯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