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职业和兴趣爱好毫无联系,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微妙平衡的人总是让我赞叹。这样说吧,出门唱歌回家弹琴的人是我的兄弟,出门唱歌回家却挽起袖子自己动手打一件木头家具的人是我的爱人。
A君,公务员,上班只做官样文章,可是在家里的书房却写着花草树木和光影声色。“生活是这样的美,又是这样的残缺,这样的流逝不居,这样的天意和人情各行其道。家常日子,阳台的小小风景,使人在片刻间像回到故园的春夜,那时雨湿少年身,杜鹃花日子。”“因为纸是树做的,所以应该通过记忆叙述,‘用纸笔回报花木’……人,哪能真正回报得了花木呢?纵有所得,也还是为我自己:总算尽了一点心意的欣慰”。
B君,公务员,总觉得他忙得没节假日没余暇,他却有本事一家一家探访寺庙、实地拍摄、查资料作考证,并且出了书。按照他的说法,烟酒不沾、不喜应酬,就是喜欢跑庙。闲聊时说起去年夏天去过大觉寺,他便说起大觉寺的玉兰、法源寺的丁香和崇效寺的牡丹。果然,他在书里写道:“一棵三百多岁的白玉兰树,十米多高的树冠上每到花开时节花冠如拳,花香袭人”。原来,他对人世不动声色的爱,都在点滴既踏实又超脱的领悟当中。
C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画得一手洒脱漂亮的国画。在微博里窥见她一会儿一幅泼墨写意,真是又羡慕又诧异,这家伙的时间和精神头是哪里来的?挂在楼梯转角处的一幅枇杷,是她心情和岁月的写照,明亮饱满,镀着初夏阳光的暖意和色泽。今夏看荷画荷,她去了人民公园、辰山植物园、西湖、圆明园,也许过几日又飞车前往顾村公园和南浔。目光狠准心绪飞扬,下笔如何不酣畅?
把日子过得有灵动点、有趣点。最爱这些把朴素的生活理想付诸实践,让细碎光阴流逝得宁静端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