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的一声,桥面就下来了
100多米的桥面几乎完全脱离了引桥,只有一些变形的钢筋还连着引桥和断裂的桥面,部分地面被砸出大约一米深的沟,这就是记者当日在事发现场目睹的情景。
尽管事故发生已经超过10个小时,哈尔滨市民李刚在回忆时仍心有余悸。他说:“只听‘轰’的一声,桥面就下来了。”回头一看,事发现场烟尘滚滚,几辆货车坠落在桥下。
发生事故的三环路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匝道处是阳明滩大桥的疏解工程。提起阳明滩大桥,多数哈尔滨市民都不陌生。它北起松北区三环路与世贸大道交叉口,南下跨越松花江航道与三环高架路衔接,全长15.42公里,桥宽41.5米,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最大可满足高峰期每小时9800辆机动车通行。
事故原因:“可能涉及严重超载”
现场施救的工作人员证实,事故发生时从桥上掉下4辆车,包括3辆大货车和1辆小型卡车。记者看到,3辆大货车都已经侧翻。由于挤压,几辆车的驾驶室严重变形,本来方正的驾驶室已经变成三角形状,车窗玻璃散落一地。
通车不到一年的桥梁发生坍塌,事故原因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市政府秘书长黄玉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因为它比较复杂,需要一段时间,不能马上得出结论。”但他同时认为,“可能涉及严重超载”。
“我认为刚投入运行一年就发生断裂坍塌,肯定有问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黄毅说:“但什么问题,需要在事故调查之后才能加以确认。一旦有了结论,我们会让当地的事故调查组及时向社会披露,也希望新闻媒体予以监督。”
预计3年工期,18个月就完工了
新桥“不堪一压”,是设计缺陷,还是工程质量问题?
2011年9月23日,松花江哈尔滨段上在建的阳明滩大桥发生横梁滑落事故,5名施工人员受伤。
同年11月6日,阳明滩大桥通车时,哈尔滨市建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大桥预计工期3年,但仅用了18个月多就完成了建设任务。
今年8月以来,哈尔滨市连续发生路面坍塌。8月14日,南岗区辽阳街90号路面塌陷事故,造成2人遇难、2人受伤。哈尔滨市地下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回应称,事故路段都不是近年来新建的工程。
10天后,通车不足一年的三环路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匝道处发生坍塌。
在事故现场,一些市民表示,哈尔滨市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在城区竟然接连发生桥梁、路面坍塌事故,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谁来为百姓安全出行负责?有关部门应该给市民一个明确说法。
新华社记者 李建平 王春雨 管建涛
(新华社哈尔滨8月2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