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海上书画家纷纷崛起令人瞩目,涌现出一批海派书画家。那时,大千先生已于1919年去日本学习,多年的学习已用惯了日本制的画笔。回国后有一天,他将带回自己用的一支日本制的旧马毫画笔,请杨振华仿制。杨氏看了后,将旧马毫笔笔毛蘸湿,把笔在手指上转动几下,对大千先生说:“此笔制法尚可,挺劲有余,但选料不精,修功欠佳,光润不足。”接着又说:“笔锋粗狂宜于狂草或写意之用,而对书写圣教序帖,画宋元山水、双钩、花卉均不宜。”此时,杨氏与大千先生共同切磋制笔技艺甚欢。而后杨氏与其妻严再林,将这支旧马毫笔的笔头拆散进行解剖,从用料和技艺上加以研究,根据旧马毫笔的用料和性能取其之长,再用传统制法进行改选配料,毛料上增加石獾毛、青棕毛。经制笔高手严再林精心制作,做成的笔头再配上湘妃竹笔杆,杨氏亲自操刀择笔,一支狼毫书画笔就这样成功了。数天后,请大千先生试笔,其使用后非常高兴,认为“仿制的画笔圆润挺健,尖有弹性,宜粗宜细可与日本画笔媲美”。当场请杨氏定做一批同样的画笔,并对此笔定名为:“张大千选用画笔”。
从此以后大千先生也逐渐用惯了杨氏制作的各种出品的毛笔,便形成了大千先生在1949年出国以前,成为杨振华的常客的原因,因此杨振华亦常常征询大千先生的意见。大千先生也有一个习惯,每次定制必要大、中、小各五百支毛笔。所定制的各种笔均刻上“张大千选用画笔”。大千先生用笔量也很大,因为他不但自己用,时而还赠予他的朋友和弟子们一起使用。
沈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