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大千与杨振华的“笔缘”
沈舜安
  杨振华,善琏人,1926年起从事毛笔制作。杨振华夫妇制笔技艺超群,善于倾听书画家的意见。集湖笔、水笔等流派的精华,兼取国外画笔之长,是民国时期制笔业的后起之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海上书画家纷纷崛起令人瞩目,涌现出一批海派书画家。那时,大千先生已于1919年去日本学习,多年的学习已用惯了日本制的画笔。回国后有一天,他将带回自己用的一支日本制的旧马毫画笔,请杨振华仿制。杨氏看了后,将旧马毫笔笔毛蘸湿,把笔在手指上转动几下,对大千先生说:“此笔制法尚可,挺劲有余,但选料不精,修功欠佳,光润不足。”接着又说:“笔锋粗狂宜于狂草或写意之用,而对书写圣教序帖,画宋元山水、双钩、花卉均不宜。”此时,杨氏与大千先生共同切磋制笔技艺甚欢。而后杨氏与其妻严再林,将这支旧马毫笔的笔头拆散进行解剖,从用料和技艺上加以研究,根据旧马毫笔的用料和性能取其之长,再用传统制法进行改选配料,毛料上增加石獾毛、青棕毛。经制笔高手严再林精心制作,做成的笔头再配上湘妃竹笔杆,杨氏亲自操刀择笔,一支狼毫书画笔就这样成功了。数天后,请大千先生试笔,其使用后非常高兴,认为“仿制的画笔圆润挺健,尖有弹性,宜粗宜细可与日本画笔媲美”。当场请杨氏定做一批同样的画笔,并对此笔定名为:“张大千选用画笔”。

  从此以后大千先生也逐渐用惯了杨氏制作的各种出品的毛笔,便形成了大千先生在1949年出国以前,成为杨振华的常客的原因,因此杨振华亦常常征询大千先生的意见。大千先生也有一个习惯,每次定制必要大、中、小各五百支毛笔。所定制的各种笔均刻上“张大千选用画笔”。大千先生用笔量也很大,因为他不但自己用,时而还赠予他的朋友和弟子们一起使用。

  沈舜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专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拍卖指南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人才/品牌教辅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匠心胜天工 陶艺有文心
张大千与杨振华的“笔缘”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12张大千与杨振华的“笔缘” 2012-08-25 2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