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
莫干山的竹子
赵荣发
  ◆ 赵荣发  文/摄

  人们喜欢莫干山,是因为它是竹子的家乡。  

  在莫干山,处处是竹,层峰叠翠,一派绿色的天地。因为有了这样稠密的竹林,所以莫干山成了清凉世界,夏季平均温度只有24摄氏度左右,而且空气清新湿润,负氧离子特别多,形成了一座偌大的天然“氧吧”。走在莫干山里,连肺腑也觉得分外滋润清新。

  莫干山的竹子种类不胜枚举,刚竹、紫竹、毛竹、淡竹,无一不是山里人的宝贝。为了整个家族的代代繁衍、生长成材,莫干山的竹子作出了不少牺牲。在当地长大的一位女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竹子,“子孙不见面,母女不分离”已成为一个规律,因为这样能加快新陈代谢,萌发出更多的嫩笋,长成更多的新竹。莫干山最多的是毛竹,它们的躯干高而粗,但枝叶却被打掉了许多。何以如此?原来山里人怕冬季里下雪,毛竹枝叶太多了会承受不住压力把躯干给折断了,所以给它们“动起了手术”。难得的是,竹子不仅默默忍受了这样的割舍,而且心甘情愿地让人们把打落的枝叶送到取暖的地方,或者被打碎了做成纸浆。

  那位女导游还给我们讲述了“竹米”的故事。她说,竹子的寿命大多在50年上下,到了年限,它们便会开花,随后死去。但是,竹子死亡前开出的竹花,会结出米粒般的果实,人们把它叫为“竹米”。在所有的米类里,竹米的营养价值和口味绝对是最好的。在兵荒马乱、哀鸿遍野的年代,正是竹子以成片的死亡方式,用自己生命的绝唱,挽救了山里无数百姓的性命。

  莫干山的清凉世界里,原来还蕴藏着这样的侠骨柔情,大义精神。

  莫干山自然还有许多名胜之处。这里有蒋介石和宋美龄蜜月时的居所“松月庐”旧址,还有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在莫干山上所居住过的寓所。我看到毛泽东寓所陈列馆里,挂着他老人家书写的一首《七绝》:“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翻身跃入有七个座位的小轿车,回头却见群峰隐入苍茫之中。刚经过莫干山的盘旋公路,轿车飞驰又到了杭州。当年的毛主席,一定是怀着愉快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吧!

  忽然想到几年前也曾去过杭州,在西子湖畔的夜色里,听到过那首委婉清丽的《紫竹调》,而当结束这次旅游,重新回味起这首曲调时,便对江南的山水风景,又多了一番感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焦点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人才/品牌教辅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职场方圆
在怒江大峡谷风驰电掣
莫干山的竹子
雾中游金顶
台北印象
新民晚报旅游城市/诗意居住B11莫干山的竹子 2012-09-04 2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