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大项目挥洒汗水
当时的“108将”,大多为二三十岁的青壮年。在那个年代,大家在工作时总是充满着革命热情,每次接到一个大项目,每个人都不计工时,不计报酬,没日没夜地干活儿。
鎏金,是一项传统工艺,是表面处理的重要一环。而老凤祥的108将中,也有许多鎏金好手。1954年,前身为老凤祥的“国营上海金银饰品店”,承接了中苏友好大厦(即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钢塔、五角星、角亭的鎏金任务,精细而金光璀璨的鎏金工艺广受好评。
1959年,已改名为“上海金银制品厂”的老凤祥又承担了一项重任,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制造直径达9.5米的大型鎏金五星葵花顶灯和银餐具。这几年中,老凤祥还承接了巴基斯坦等国外的援外重大项目,为国争了光。
1979年,井冈山会师纪念馆要竖立纪念碑,碑上的铜字需要进行鎏金,听闻老凤祥的美名,指挥部指名邀请老凤祥前来。
为老凤祥立下汗马功劳
解放初期,22K金质毛主席纪念章是当时老凤祥的拳头产品之一,非常抢手,销量很大。直至现在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
时间走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凤祥恢复了饰品出口,通过外贸公司定点生产。当时周大福定制的千足金龙凤手镯也成为老凤祥的拳头产品,还有很大一部分摆件的来料加工业务出口东南亚地区。在这段漫长的过程中,老凤祥研制了精密失腊浇铸、发明自动项链机械手、无氰电镀等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由于这些成就的取得,被轻工部优先指定为首批内销金饰品定点生产企业。老凤祥从“前店后工厂”的银楼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生产、设计重大项目的能力堪称“一只鼎”,这与“108将”的努力密不可分。
现在,这些老前辈早已退休,有的早已驾鹤西去,有的子孙绕膝欢度晚年。比如戚家栋、陈宝庸等老人活过了90岁,老凤祥后人还为他们做寿呢。当然,也有境况不尽如人意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为老凤祥打下江山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他们的丰功伟绩,后人永远不会忘记。
(文/辛矣)
老凤祥证券代码600612.SH900905.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