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坚持半学期?”
令倪老师苦恼的是,起初周遭老师的目光似乎多有怀疑和不屑。远航小学的办公环境很艰苦,老师的工作量也远超公办学校,当倪峰云主动提出兼任毕业班数学教学时,大家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他,有人甚至私下里议论他不会坚持半个学期。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走进闷热的食堂就餐时,老师们看我的目光。因为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我会坚持在那里吃上一个星期。”倪老师说,直到几个星期后,有一天开饭时,他刚走进食堂就看到老师们已经帮他盛好的汤和菜,大家围拢过来与他边吃边聊,那一刻他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了。“我真的在饭桌上哽咽了,我知道自己已经被深深感动了。因为,我开始被这里的师生们接纳了……”他说。
手把手传授教学经验
刚一上任,倪老师是既要管行政还要担任班级的教学工作。经过几天的了解,他便发现远航小学虽是获得当地政府财政支持的民办小学,但仍没有摆脱原来民工子女学校粗放管理、教学随意的特性。比如,教材用的仍是全国版,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悬殊很大,尤其是教育教学的理念和上海“二期课改”的要求有着很大差距。
倪老师说,全校400多名学生虽然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但也是上海大都市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理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此,倪老师决定从规范学校的教学秩序、规范课堂教学模式着手。他每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随堂听课,然后便找老师评课,共同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他还不定期地将四团小学的教学骨干请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业务,手把手地传授教学经验。
女儿冬衣给学生穿上
管理上坚持严谨规范,教学上强调更新理念,倪峰云的第三招便是给孩子们一片无价之爱。支教第一年的冬天,正赶上上海连续的大幅降温,天寒地冻。
一日,倪老师去一年级听课,发现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小女孩目光始终游离,身体瑟瑟发抖,便轻声问道:“你身体不舒服吗?”小女孩抿紧嘴巴,摇了摇头。倪老师仔细看了看小女孩,吃惊地发现她的穿着十分单薄,竟只穿了两件单衣,连一件毛衣也没有。更让倪老师惊讶的是,经了解仅在这个班级中,因家庭拮据而缺衣少吃的孩子就有好几个。第二天一早,倪老师带着女儿的一些冬衣冬裤送给了那个小女孩,不料一下子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而且孩子们的眼神大多充满了羡慕。目睹此情此景,此时,这个三十多岁的大男人却没能止住泪水的夺眶而出。让他感到酸楚的是,即便自己拿出家里的所有衣服,也满足不了这所学校孩子们的需求。
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眼巴巴地看着孩子们受冻吗?于是,倪老师向四团小学求助。听了情况介绍,四团小学校长胡爱花立即联系了南桥小学的张校长。仅隔了一天,满载着从两所小学募集来的冬衣的大卡车便驶进了远航小学。每件衣服的口袋里都有一张精美的千纸鹤,上面留着联系方式,便于受助学生随时与捐助的老师和同学联系。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神情,倪老师的眼睛又湿润了。
事后,许多远航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对他说,那个冬天是他们建校以来最温暖的。
本报记者 王蔚 姚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