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凡留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两次倒地。第一次,他坚持不肯下场,起身再战;直到第二次被踢伤动弹不得,才上了担架。
对比申鑫与申花,两支球队的近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申花的四大外援生猛了得,申鑫却面临着四大绝对主力缺阵,尤其在关键的中后卫位置,只能派出替补的替补。赛前很多人都认为,申鑫不大败,就算幸运。但最后,该庆幸的是申花,从金山带走这艰难的一分。
实力相差悬殊,申鑫如何能收获一场平局?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场上,他们有11个“孙一凡”。不对,加上场边的主帅朱炯,是12个。远远超出对手的斗志和拼劲,就是申鑫赢得喝彩的关键。
男儿有泪不轻弹,少帅朱炯赛后泪洒发布会。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刻地体会,这一路走得多么艰难。泪水的含义很丰富,有忍辱,有坚持,有欣慰,有骄傲……他说:“如果中国足球要上去,我们这样的足球才是出路。我觉得这场比赛我们做得更好。”
老将王赟也倒在草皮上,他实在跑不动了。岁月不饶人,再加上烦人的伤病,王赟这个赛季踢得断断续续,但在这场德比大战中,人们仿佛看到了他的新生。一个关键的门前抢点,终于让申鑫持续的进攻有了收获。面对申花球迷不友好的谩骂,无需言语,进球是最好的回击。“申鑫不是一支烂队,我们有自己的东西,可以和中超任何球队去抗衡。”赛后他饱含深情地说,“付出总有回报,我坚信申鑫保级不会有任何问题。”
正如朱炯所言,申鑫与申花的落差是显而易见的:外援比不了,人员配置比不了,投入比不了,身在主场连球迷都比不了,但有一样,他们却让申花比不了———经常能看到的场景是,一旦莫雷诺、阿内尔卡等申花球员拿球,周围必定有三个甚至四个申鑫球员围堵,不惜体力,前仆后继,抢到疯狂,断球率相当高。反观申花,却“胜似闲庭信步”,懒得跑,懒得抢,甚至懒得去喊。
“你的价值,就是你对手的价值。比如,当你的对手是德罗巴时,孙一凡的价值不就上去了吗?”朱炯的这一席话,说得真好。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