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心理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别”的家有特别的快乐
朱砂 廖丽娟
插画 孔雀
  ◎ 采  访:朱砂

  ◎ 专家支持:廖丽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考评员

  专家调查档案

  任何家庭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需要克服面对的困难,单亲家庭、双亲家庭、再婚家庭都各有优势和劣势。如何把家庭关系营造好,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并帮助孩子积极成长,是家长们要认真对待的功课。以积极的角度和心态去挖掘优势、克服困难,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事件回放】

  “儿子儿媳离婚了,孙子情绪一直很敏感,不知道怎么和他相处。”家住湖南衡阳的唐作云向记者倾诉。两个月前,孙子班主任告诉唐作云,孩子在作文中写:“奶奶说爸爸妈妈都不要我了,所以我得一个人想问题,面对生活。”唐作云心里一颤:儿子一离婚就把孙子推给她,她当时气愤地说了句“你爸你妈都不要你了”,没想到孩子记了这么久。 (来源:快乐老人报)

  A  家庭经济状况拮据?

  给孩子更多机会参与家庭规划

  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相比,比较大的不同首先是经济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有三到四成的单亲家长表示,家庭收入明显减少,而女性单亲家庭比男性单亲家庭经历更严重的收入锐减;若比较不同家庭形态的所得分配,单亲家庭每户可支配的所得大概是一般双亲核心家庭的56.2%。所以,一旦形成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最先或最深刻体验到的就是手头上的拮据和经济上的不安全感。 

  有学者指出,单亲儿童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单亲家庭收入锐减造成的,如果排除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儿童在适应方面的表现,并没有太大差异。廖丽娟提醒说:“单亲家长很重要的努力,就是要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除了自身的努力工作之外,争取获得前夫、前妻以及亲友和社会的支持,都显得非常重要。”  

  每件事情总有其两面性。经济相对拮据的状况,也可以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廖丽娟说:“如果有选择性地积极聚焦,这可能会成为单亲家庭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处在相对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早当家,更加会做家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家庭开支的规划和安排……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好的锤炼,而且处理得好会是很积极的锤炼。”  

  廖丽娟在咨询中曾遇到这样的一个单亲家庭。妈妈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以前家务都是请钟点工做。离婚后,妈妈和儿子一起商量,每天两个人一起做家务一个小时,晚饭后的半个小时,妈妈洗碗,收拾衣物,儿子扫地、拖地;早上提早起来半个小时,儿子晨读,并收拾自己的房间,妈妈洗衣准备早饭。那个妈妈后来告诉廖丽娟:“我发现,每天的这一个小时,是我们母子很好的运动聊天放松时间。”她说,每次看到儿子吃完晚饭吹着口哨哼着歌儿扫着地的时候,就会感觉很幸福,很骄傲。这位母亲的反馈,让作为咨询师的廖丽娟十分欣慰,“可以想象,这样的单亲孩子,一定在生活自理能力、坚强的个性、持之以恒的毅力,以及敏锐的感受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B  家长无暇事事照顾?

  给孩子管理自己学业的空间

  单亲家庭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事无巨细都得单亲家长安排教育指导。而现在孩子接送、课业辅导,不要说是单亲家长,即使是双亲家庭,也会有焦头烂额之感。

  廖丽娟提醒说,单亲家长往往更加忙碌,这意味着孩子要靠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学业,依靠自己来解决碰到的困难,很早就有机会一个人在家里,享受一个人的空间,和完全自由的时间安排。  

  “我的一位朋友,是个单亲妈妈,和女儿相依为命,外婆外公在外地。小学三年级开始,女儿就自己乘公交车回家,放学后用电饭煲把饭煮好,然后就开始做作业。”廖丽娟说,“我个人的观点是,无需比较好坏,无需特别化,无论怎样的家庭都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孩子的优秀成长,不取决于是单亲还是双亲,而取决于整个家庭能否一起努力,寻找到积极正向的部分,解决出现的困难。”

  C  不敢告诉孩子离婚的事实?

  孩子没有“家庭应该是怎样的”成见

  夫妻离婚了,要怎么告诉孩子?有些家长选择回避、隐瞒,廖丽娟却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应对孩子回避事实。“孩子面对现实的能力远超过我们的估计。其实孩子没有家庭应该是怎样的模式。”  

  廖丽娟在咨询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个案,一对夫妻在孩子上幼儿园时离婚了,孩子吵着要见妈妈,那位爸爸向廖丽娟咨询该怎么办?廖丽娟的回答是:“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家庭,有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爸爸单独和孩子一起生活,有的是妈妈单独和孩子一起生活,还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孩子生活等等。我们的家庭就是爸爸和女儿单独生活,还有奶奶陪着我们。家庭中的人应该是相爱的,但现在爸爸和妈妈不再相爱了,所以,我们不生活在一起了。”

  D  遭遇“特殊化”对待?

  为孩子进行“脱敏训练”

  无论我们怎样坦然和积极,单亲家庭毕竟是少数群体,因而容易被特别对待。这种特别对待,有善意的,也会有不那么善良的。这个时候,作为单亲家长需要提早对孩子进行一些“脱敏训练”。心理学研究发现,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之前进行过角色扮演演练的人,比那些措手不及,没有做好准备的人,往往会更有效地化解困难。 

  所以与其对孩子掖着藏着地保护着,还不如进行一些提早的训练和演示。比如当老师问你家庭结构的时候怎么回答?比如面对命题的家庭图画、家庭作文;比如当有同学笑话自己的时候;比如当有一些成年人过于热心地提问和关心的时候,需要怎么面对等。

  E  不想让别人“可怜”自己?

  经营多样关系收获良好互动

  单亲家庭的双方都需要经营多样的关系。孩子需要和另外一方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和接触。需要有机会见到各种优秀的男性、优秀的女性,这样孩子的性别教育人格熏陶就会有更多优秀的模板。单亲家长则尽量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只有亲子关系,要有异性的朋友和同性的朋友接触。  

  此外,单亲家庭有时的确需要得到一些可能的帮助,但这需要智慧。一位单亲妈妈有三个要好姐妹,常会组织家庭的聚会,刚开始她不愿意去,因为不愿看到别人的幸福。后来,考虑到孩子,她和姐妹们商量了互动模式。之后,她们能感觉到大家在照顾自己,但是又不显山露水。这对母女不过分依赖,但是又能大方地获得一些帮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5版:职场方圆
   第B16版:家居装潢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9版:教育周刊/金爱心专版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5版:人才
   第B2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7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特别”的家有特别的快乐
爱情只有两种
新民晚报心理周刊B01“特别”的家有特别的快乐 2012-10-24 2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