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场养老、置业报告会在文新大厦2楼报告厅顺利举行,现场吸引了近300名热心读者前来,报告会开始前30分钟,会场内就已座无虚席,上海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可见一斑。
业内人指出:时下不少上海人已经接受异地养老模式,但相关知识的匮乏难以让上海人无后顾之忧。在报告会上,有关专家就如何规避异地养老的风险,谨防异地养老的“陷进”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更有业内人认为,上海人异地养老相对可行的方法就是异地置业,而选择可信赖的房子是“老而无忧”的关键。
异地养老、置业谨防“六大陷阱”
陷阱之一:不都市,无配套,无法养老生活
拥有便捷的生活是异地养老、置业首要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普通老人日常活动的范围是以住所为中心,向外延伸3一5公里的生活圈。因此,如果生活周边缺少了养老生活必备的医院、超市、公园;如果生活周围缺少都市性,是一片荒凉的郊区,那么可以肯定养老生活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异地置业唯有选择都市里的社区,拥有养老所需的生活配套,住所附近就有丰富的出行选择,这样的房子才是异地养老置业的上选。
陷阱之二:不规范开发商,谨防项目烂尾
上海人在异地养老、置业应果断避开不规范的开发商。在自己陌生的城市置业,选择不规范的开发商,其“安全性”将大大降低,显然这与稳妥养老、置业的初衷背道而驰。
不可否认,一些开发商也偶有出彩的作品,但也制造了城市中部分烂尾楼,脆弱的资金链是其中隐患。
上海人异地养老、置业主要是为了轻松享受养老生活,选择不规范开发商的产品不可避免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陷阱之三:商业项目,非住宅
养老置业更应谨防买到商业项目。目前,市场中不少开发商将商业项目当作住宅卖,的确吸引了不少人。但必须指出,这类买房模式并不适合人们养老。商业项目的结构、配套都是偏向于商务功能而缺少生活性。年轻人可以将其作为过渡性置业,但用于养老则很不妥。
专家指出,异地养老置业必须选择住宅产品,它既能满足老人平时的生活需求,也能作为一种资产留给下一代,一举多得。
陷阱之四:当地开发商、当地物业公司,保障不力
上海人最为关心的是在异地养老、置业能否享受与上海一样的生活品质。业内人指出,关键在于选择。诚然,与上海开发商相比,当地开发商、当地物业公司的视野更多关注当地市场,很难真正打造出符合上海人品位的产品,保障力自然也不够强。
在异地置业、养老最优的方法就是选择上海本土的大开发商,那么产品的建设标准、建设品质都将沿用“上海标准”,换一块地造房子,品质依旧。
陷阱之五:郊区,出行不便
无论在上海还是异地,郊区都应该是养老生活的雷区。配套缺失、出行不便,如果每次出行都要花上几小时,那养老生活无疑是受罪。
上海人异地置业更要选择与城市同步的卫星城,缩短出行的距离,缩短出行的时间成本,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异地养老的快乐。
陷阱之六:老了还在蜗居,养老功能不全
相比普通置业,养老置业对“功能性”的要求更强。户型设计上是否符合老人生活的需求;社区里是否考虑到老人出行的安全性;能不能为老人提供室内、室外的活动区域;有没有配备医院、超市……这些潜在的“功能”都直接决定了养老生活的享受性和品质感。
时下,不少楼盘只在建筑工艺上下功夫,却忽视了养老地产的软环境。人们常说,养老生活要告别“蜗居”,但养老置业绝不仅仅是为了大房子,而是为了安享高品质的生活,养老置业切忌功能不全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