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父母抱着你合影留念。如今,他们已抱不动你,连拉一拉手的机会恐怕也很少。还记得吗,你们上一次合影,是在何时?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10月20日发起“我与父母合个影”活动,联合北京、上海、南京和成都等地政府微博,号召网友上传与父母合影,引起强烈反响。活动源于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晒”出与81岁老母亲的合影,短短半天便收到上千网友贴照回应。他建议,漂泊在外的游子,每年制定陪伴父母的时间表,“尽孝从现在做起。”
不少人到照相馆拍合影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南京路步行街上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上海王开摄影有限公司。
“最近几个双休日,可能因为重阳节的关系,来拍全家福的顾客特别多,不少年轻人带着爸妈,或三口之家,或三代同堂。”王开摄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啸笑着说,“老年人通常都是拍摄的主角,全家围着老人转。有大家庭几十人济济一堂为老人过寿,有海外学子抽空回家陪父母合影留念,还有子女专为双亲庆祝结婚纪念日。”
王开照相馆6楼以“和乐馆”为名,有十多人的专业摄影团队,专拍全家福。在“和乐馆”门口,偶遇本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见习律师田甜。“今天刚下班,我就拉着老爸老妈来拍照,当作送给他们的重阳节礼物。”
近日在微博上看到许多人讨论“与父母合影”的话题,田甜突然发现,在电脑和手机里,竟没有一张全家福。“最近一次合影,是我初三毕业全家去北京玩时照的,后来再也没陪爸妈出去旅游过,也没有拍过合照。”她坦言,学业重、工作忙,其实都是借口,“拍张照片的时间,总归能抽得出来。这次趁着过节,抓紧机会做点补偿。”站在她身旁的老夫妻俩,打扮得格外精神,早已乐得说不出话来。
定制个性相册生意不错
专程到照相馆拍摄全家福的,毕竟也是少数人。不过,以另一种形式,同样可以收获精彩的家庭合影。
昨晚8时,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一家相册制作店里,来自安徽的店员潘莉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为一份全家福相册做后期处理。小店的主业是制作照片书、台历、个性相册,兼拍证件照。
“数码相机早就普及了,手机随时能拍照,许多人还会玩单反相机,所以定制个性相册的生意一直不错。”潘莉介绍,相册主题多为3类:写真及婚纱照;亲子照;第三类就是和父母拍全家福,数量不比前两类少。
潘莉透露,照片内容既有陪父母旅游时的合影,也有日常生活中的抓拍。“相对而言,拍全家福相册的晚辈,年龄大都在30岁以上。”可能只有当自己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之后,才会更加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短暂时光。
几天前,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到店里,说要做家庭相册。“我起初以为,老伯肯定是为儿孙定的,没想到,他专程为了自己年近九旬的父母而来。”老人提供的素材中,有不少与父母的合影,既有泛黄老相片,也有新近数码照。“他要求我们翻拍旧照,再结合新照,做一本很有意义的家庭纪念册。”
潘莉深受启发,打算自制一本2013年台历送给老家的父母。“国庆长假回老家,特地去补拍了几张合影。台历前几天已经寄出去了,希望能让爸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