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觉得自己是一个理智消费的人,最初看到“账单微博”,我还淡定表示“压力不大”,一直没去看自己的对账单。数天之后,我偶然兴起,随手看了一下账单,骤然“压力山大”——在过去的2012年中,我的账单总金额竟高达1.56万元!超过了全上海82%的人!而且,2012年的开销是2011年消费金额的三倍!
打开详细账单,想找出“罪魁祸首”。看完转而释然:原来,排名第一、第二的消费项目都是用支付宝在航空公司官网上购买的飞机票,赞助老爸老妈去年旅游是也;“季军”则是送给老公作为生日礼物的一个美国代购男士公文包。仅此三项,便占去近一半的金额。
此外,还有一些不能节省的重头开支,例如旅游中预付的房费和门票,团购的美容券、餐券、电影票等等,加起来总数也占到相当比例。反之,支付宝的传统项目——花在淘宝上购买零食、服饰、日用品等随机性零碎消费的金额只有三四千元,考虑到其中还有不少是囤积收藏的普洱茶、给老人购买的营养品、礼尚往来必不可少的礼物等,开销算是相当理智兼物有所值了。甚至,心里还有点不好意思为人道的自鸣得意:“如果说账单也能体现主人的个性品行,那我应该算得上是孝顺父母、善待家人吧,呵呵。”
顺便关注了下朋友们的账单,鉴于神人接二连三涌现,估计消费金额低的人已经不好意思晒出来丢人现眼了,能看到的账单都比我还要高出一大截,而账单主人的家属们(多数都是男性家属),通常都会跟帖哀叹,对妻子奋不顾身的血拼行径表示强烈谴责。
依我看,消费是否理性,与金额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关键看是否花在了应该花的地方。比如,请父母旅游、送家人生日礼物,都是不能节省的开销,只要不铺张浪费、不超出自身经济能力过分奢华,就应该高举双手赞成。至于那种今天买双袜子、明天买件花衬衫、后天买瓶指甲油的冲动型消费,则应能免则免。很多人觉得,在淘宝上买东西很便宜,买一件就是赚一件,所以,不知不觉就会买回很多不一定需要的东西,日积月累,既占用了家中的储藏空间,也浪费了金钱和资源。
至于《无锡日报》报道的“‘无锡大神’@JACK的哥哥2012年消费1.26亿,且主要使用在星巴克和SPA养生会所等地,强大的消费能力可见一斑”,真是让我看完就直接给跪了——这要喝多少杯咖啡、捏多少只脚,才能把1.26亿花掉啊?这汤汤水水的,估计能抵得上一个太湖了。如果这不是无厘头的玩笑,我只能说自己彻底out,跟不上神人的脚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