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我特别喜欢绿色
有时候,制片人朱波会想,如果当初没有和这个团队一起,打造出《感动中国》的话,自己每年的岁末年初,该做些什么呢?想不出,不仅想象不出,连2001年之前,记忆里的冬天是何样光景,都有些模糊了。这也不难解释,因为自从开始投入到与感动相约的这项事业中,每个冬去春来都忙碌充实,一切都生动而强烈,仿佛刻印于生命的浮雕,华美,深刻,而且恒久。每次当他开始给制作团队的每个人打电话,开始在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平台上寻找人物事迹,开始拆看观众的推荐来信时,他才真正地感觉到,一年即将过去,一年即将到来。所以,他特别看重生命中的这些际遇,也特别尊重那些同样珍惜命运给予的人。
2006年底,他一如既往地为新一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紧张筹备着,推委会、网友、观众、媒体,每一方面的意见都纷繁而恳切,而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身残志坚的湖南张海迪”李丽的超高人气,观众和网友对于她的投票,数量之多令人咋舌,仅仅是寄到央视的信件就有足足12个麻袋,每个麻袋大概有2000封信。这个坚强的女子命途多舛,1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过,7年后好不容易拄着拐杖跌跌撞撞站起来,40岁时又横遭车祸,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但是她没有溺死在厄运的苦海中,而是坚强地在苦难中奋起,在挫折里重生,经历了命运起落之后,她怀着感恩之心,投身于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益事业中,用自己的乐观和自信,引领更多心灵走向阳光。
在那雪片般的信件里,有人表达着对李丽的钦佩和尊重,有人书写着对命运的抗争和感悟,有人倾诉着自己的苦恼和迷茫,相同的是,大家都诉说了李丽事迹给他们的激励和感动。
“我们原本以为,这样的故事已经很难感动别人了,因为大家看过太多苦难,会对此变得麻木疲倦。但其实,在命运的苦难中乐观向上并心怀感恩的人,依然最能让人感动,并使人受到鼓舞。”在谈到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情况时,朱波说,“很奇怪,有很多人过得并不算差,身体健康,生活安稳,却整天抱怨,好像世界欠他太多。但是像李丽这样,反复地遭受不幸的打击,却依然能笑对人生,并且还能尽力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真是了不起,这个女人不寻常。”
这个女人,的确太不寻常。上天用太多苦难来考验她,几乎与生俱来的残疾,突如其来的下岗,从高峰跌落的创业失败,身心劳累导致的病痛,几乎被夺去生命的车祸……但是她始终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脸上笑意盈盈,仿佛从来不曾被伤害过。
在2007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的舞台上,主持人白岩松慎重地推着轮椅,将李丽推到访谈的位子上。他问道,在用以彰显活力和美丽的鲜艳颜色中,她最喜欢哪个颜色。李丽回答得很爽快:“我特别喜欢绿色,它代表着生命。”绿色,鲜嫩蓬勃,就像即将到来的春天……或许这乐观里,带着些许无奈的悲怆,但是看过太多感人事迹的朱波,比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更为了解,有一些人,就是拥有着穿透悲伤,创造奇迹的精神力量。
同样的笑容,3年后,《感动中国》的观众们,又在“警界保尔”孙炎明的脸上看到了。这位年近五旬的老警察,在罹患脑癌,面对绝症威胁的时候,抱着“生命延续一天、就要干好工作一天”的信念,以超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将看管重犯监室的工作,当成一项生命工程在完成。他所处的境况,和他所面临的环境,都称不上有多积极向上,但是他却总是乐呵呵地笑着,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寒冷,用坚强奏响着生命的乐章。
与命运的关系,不外如是,顺从也好,抗争也好,哀怨也好,奋进也好,总是与它互相索取和给予。朱波慢慢也觉得,不用再去想,如果当初没有定下这个与感动的约定会怎样,他们用心投入去筹备和期待这个约定,而每次履行了这个约定后,他们便从中获得新的力量。正如他曾经对记者说起那样:“历史会记录一些人,而被记录下的这些人又会打动另一些人,历史的传承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浸润中生根、发芽。”
明起连载《红军女将张琴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