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山古刹归来的遗憾
李景端
  李景端

  假期游览了几处名山古刹,只见游人如织,商家如云,好不热闹。尽管青山长在,溪水常流,但往时寺庙那种佛香袅袅,钟声轻轻,进香人无不心怀虔诚,敬畏有加的清新宁静氛围,仿佛只成了脑海中难以再现的一种记忆了。归来朋友相聚,对如今寺庙一味商业化的倾向同感忧虑。佛门本是最纯洁寡欲的圣地,佛学、佛史、佛典、佛事等,向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如今,有些寺庙也难免俗,佛家文化被沾上浓浓的铜钱味。大家列举这方面的表现,主要有:

  一是,把一些佛事商品化,诸如上香礼佛,开光受戒,撞钟祈福,佛品佑身等等,都可以当成商品标价出售。什么天价香、天价撞钟、天价认养福树、佛品竞拍、还愿斋宴、祈佛布施,动辄要价几千上万。有的寺庙还专门建造VIP打禅厅、五星级厕所,如此等等,就是把佛家资源,想方设法当成借佛唱文、包装敛财的手段。

  二是,发老祖宗的财。宗教建筑,多建在青山绿水风景优美之地,这些自然及人文景观,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本属于公共资源,应让广大公众平等享用。但现在这些资源,都成了当地或寺庙的小团体财产。稍有名气的寺庙景点,高价门票动辄几百元,大大超过许多城市低保市民的标准,有不少进了大门,还要多次再收门中票。

  三是,把寺庙承包给私人经营,承包人向寺庙或村委会交纳一定的承包费,再利用香火等佛事收入赚取利润。国家有政策,公共景点门票,对军人及老年人实行免费或半价,他说这是私人承包,不执行这一套。这些承包人只知赚钱,哪管什么佛礼佛规。他们采用抽佛签、高价香、解迷咒、骗消灾等手法,忽悠一些求佛保平安的人,弄得传统寺庙及佛教文化完全变了味。

  四是,经营开发成主业,诵经修身反成辅。人们印象中,往昔寺庙那种修身养性、普济众生的佛教文化光彩,如今变得越来越暗淡,出家人显得越来越世俗化了。为了搞经营,有些寺庙就以选聘和尚、尼姑或道士之名,招录外表好、会待客之人,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堪比白领。有些大寺庙,更热衷推行寺庙产业化,大搞三产,积极注册包装,争着“上市”圈钱。身临这种寺庙,人们看到的,只是供奉着佛像的异样商业罢了。

  五是,不顾条件,攀比造佛像。有些地方利用招商,把建造大型露天佛像,当作商业投资来运作。为了争着建造全国、亚洲乃至世界最高最大的露天佛像,有的比高度,有的比贴金,一个要胜过一个。各地已建的露天如来大佛像就有7座,观音菩萨大铜像有6座,在建的还不算。如此热衷斥巨资造佛像,不过是借佛身营建人造景点,以便揽客旅游。倘若佛祖有知,恐怕也不会赞成自身这样“被商业”。

  寺庙毕竟有它的宗教属性,并从属于特定的宗教信仰。对比国外教堂那种庄严、肃穆以及免费开放的环境,很值得人们深思。为此,我在感到遗憾之余,只能期盼更多的人,多关心一下保护佛家文化的生态,让寺庙回归到它应有的宗教功能上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职场方圆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专刊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傅立叶音乐
名山古刹归来的遗憾
一个午后的维恩小镇
吸尘
像泥土一样生长二十八·雪松
莫言先生如是说
喟叹“婚纱”变“昏傻”
幸福指数不同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名山古刹归来的遗憾 2013-03-23 2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