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陈佩秋画兰说起
汤哲明
▲兰花
▲ 陈佩秋近照 谢震霖 摄
▲ 柳荫白鹭
▲ 七夕红
▲ 为了帮助上海书画善会募集善款,陈佩秋先生拿出了她在上世纪60年代所绘的《兰花图》,制作成艺术丝巾,作为回报捐款者的纪念品。
▲ 山水
  ◆ 汤哲明

  3月28日,在“新民晚报兰之夜”上,上海书画善会揭牌成立,著名画家陈佩秋出任会长。陈佩秋是当今中国画坛少见的各科兼擅的大家,书法绘画,出入唐宋,不让前贤。尤其是她的花鸟画作品,因其既富丽堂皇又典雅脱俗的特点而广受喜爱。众芳苑里,兰花是陈老最爱画、也最擅长的品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兰花自古是中国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所谓“君子之伤,君子之守”,而它又有极其优美的外在形态——颀长而飘逸的叶片,灵巧而精致的花朵,因此是非常入画的。陈先生画兰,之所以能独具一格,关键在于她既能写兰之真,又能传兰之神,摹形状物,依靠的是画家的技巧与功力,传神会意,则体现出艺术家的灵性与感悟。

  从表现手法上来说,陈老的兰花作品大致上有两类。一种是工细的,多是勾线填彩,渲染细腻,设色明丽,这类作品传承的是两宋画院的花鸟画传统,重在写生,讲究的是形象的逼似,往往要锱铢必较,分毫不爽。

  陈先生早年一力学古,在花鸟画上专攻两宋,用功极勤,又在家中花园遍植花草,于写生一道造诣精深,因此这一路工笔兰花可谓深得宋人三昧,近世花鸟画家中有此功力的也是寥若晨星。宋人院画花鸟之所以能够雄视中国画史,当然不止于形似,而在于以形写神,通过描写物象的外在形态而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因此,陈老的工笔兰花虽工却不板,虽然有临水照影的逼真,却绝不是对真实物象的机械照搬。在懂得艺术的人眼中看来,她画中的兰花与真实的兰花一样美,甚至更美,因为经过画家的剪裁,那花的形状更协调,姿态更优雅,色泽更明净,气息更高洁,而这源于真实又胜于真实的形状、姿态、色泽、气息,正表现出了兰花的精神。

  陈老的另一种兰花作品则是较为疏放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写意,多是用水墨或色墨直接撇写兰叶,点染花朵。这种画法源于文人画兴起的元明之际,不重浓妆艳抹,其趣味就在于粗服乱头而不掩国色。写意画法的关键在于用笔,如果将形象与色彩比喻成粗服乱头,那用笔就是国色所在,若没有用笔,那就真成了粗服乱头。陈先生在书法上的造诣使她写意画中的用笔极见功力,如果说兰花的精神在工笔画中是通过形态与色泽表现的,那么在写意画中则都是通过用笔表现的,那兰叶的飘逸与潇洒,临风飘举时既锐利又软韧、既刚强又柔弱的姿态;兰花的灵巧与娇嫩,孤傲与高洁都在看似随意的点画里一览无遗。 

  陈佩秋老人精深而独特的绘画艺术,是在立足传统基础上广采博取的产物。探索陈佩秋的艺术发展之路,不但能够揭示其艺术成果的成长奥秘,而且更能为今人于中国画领域的守成与发展,提供可贵的借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寻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从陈佩秋画兰说起
新民晚报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B06从陈佩秋画兰说起 2013-04-13 2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