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博物寻览/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记上海博物馆“刚果河雕刻艺术特展”
~~~——记上海博物馆“刚果河雕刻艺术特展”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赤道两侧稀树草原上
——记上海博物馆“刚果河雕刻艺术特展”
陈燮君
■巫术偶像
■带弧形角的面具1
■带角面具
■遗骨匣顶饰雕像
■面具
■带弧形角的面具2
  ◆陈燮君

  申城春意盎然,上海博物馆日前悄然推出今年首个特展——“刚果河——非洲中部雕刻艺术展”。展览刚一面世,观众就强烈地感悟到刚果河雕刻艺术的视觉震撼及其文化意义。

  刚果河是非洲大陆的第二大河,在其蜿蜒4700公里的广袤流域中,孕育出了个性独特、丰富多姿的文化传统,众多讲班图语的族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表述对神灵的信仰、对祖先的崇奉和对自然的敬畏,形成了神秘绚丽、令人神往的艺术风格。

  在这次“刚果河”特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中非多个部落的面具和雕像,并了解使用这些物品的宗教仪式。观众能够在领略中部非洲艺术魅力的同时,进一步从中感受到在“现代化”之前的中非人视野中的世界,他们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此次展览的举办源自2010年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启动的馆际合作。凯布朗利博物馆是一所专业性的民族艺术博物馆,这次特别为中国观众精心挑选了71件中非艺术的代表作品。这些展品都是在中国首次亮相。凯布朗利博物馆馆长斯蒂芬·马丁是老朋友了,他对我们娓娓道来:在赤道两侧的森林与稀树草原上,班图语村落在蜿蜒曲折、支流纵横的刚果河沿岸自然散布,当地族群世代信奉“万物有灵”。散文家丹尼斯·秀拉曾有这样的解析:“森林本身具有一种比树魂更强大的神力。树魂向善,神力则令人心生敬畏。”著名的芳族、高耷族、莱加族、特盖族和普努族的艺术品都焕发一种“超自然的神力”,既给人宽慰,又令人惊惧;既引起困扰,又赋予宁静。当地重要的礼仪用器都出于著名的艺术家之手,艺术家在利用光线、平衡线条、修饰轮廓、增添色彩方面技法精深、驾轻就熟。艺术品属地有异,材质不同,但是有一种神秘而微妙的联系贯穿其间。神秘性与内在美兼备的心形面具、祖先的传统造像以及各类女性形象的表现形式,已成为当地不同族群间生活与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20世纪初叶,杰出的艺术家和收藏家保尔·吉约姆、安德烈·德兰、巴布罗·毕加索、乔治·布拉克、查尔斯·拉藤、赫莲娜·鲁宾斯坦等,都深受非洲雕刻艺术的启迪。早在多贡木雕之前,非洲中部雕刻艺术已备受关注、追捧及收藏。毕加索曾来到非洲,对非洲雕刻艺术情有独钟,他把非洲艺术的文化元素融入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非洲雕刻作品的不同躯干部分的解构。事实上,非洲雕刻艺术对当代艺术也有强烈的文化冲击,它是连接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文化桥梁。

  在此次展览中展品的视觉震撼力、艺术感染力颇强。“带半月纹的面具”、“带角面具”、“带弧形角的面具”和“面具”都属展览的“心形面具”部分。在整个刚果河流域及奥果韦河以西都可以发现各种心形面具。心形面具通常由木头或象牙制成,面具前额和脸颊构成的心形部分常常以白色相涂,白色采用河边的高岭土经碾磨后制成,在当地白色是阴间或祖先所在的灵界的颜色。人们常在举行仪式或表演时佩戴面具,并配搭用树叶、植物纤维或织物制成的服饰,表演时一般以吟唱或音乐伴奏。面具舞蹈并不只是一种娱乐,它还意在教育族人、增强族群凝聚力、驱邪治病和主持正义。在纪念人生进入新里程的仪式上,比如举行成人礼和葬礼时,或者在标志节气转换、农业周期更替的典礼上都会进行面具表演。“带半月纹的面具”形象简约,刀工古朴,面具额头上半月形的花纹表明它们是在每个月亮历的月初所举行的仪式上使用的。“带角面具”上覆盖的高岭土涂料和勾勒轮廓的绿色颜料凸显了弯眉和脸颊构成的心形造型。面部上方的4个折曲形角处各有一张小脸,顶上簇拥织物和羽毛。这一面具代表森林之精,神情警惕,静观四周,与芳族人的双面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副“带弧形角的面具”似被羚羊角围绕,雕刻师巧用块面和空隙增加了延伸度和复杂性。这种面具由奎勒族人制作,据说表现的是善良的森林之精艾蔻克。当村庄遇到危机,比如狩猎收获不佳或流行病蔓延时,会举行一种叫比特的仪式,这种面具在该仪式中使用。“面具”的设计十分简洁,由块面和平面组合而成,眼睛隆起,眉弓弯曲,鼻子小巧,面具上部由两个直角相交的平面构成,其边缘以小簇植物纤维装饰,其中可以找到当代艺术的的文化元素。“祖先雕像”、“巫术偶像”、“墓主雕像”、“遗骨匣顶饰雕像”、“传统头饰”、“仪式用斧”隶属展览的“祖先崇拜”部分。有些部落会把先人的遗骨和头颅精心保存起来,这些遗骨会出现在重要的典礼上。有时候祖先遗骨被小心存放在树皮盒或编织篮中,人们也时常在遗骨匣顶上放置一尊头像或全身雕像。还有些部落习惯将祖先坟墓中的遗骨及泥土放在木雕人像腹部的孔洞内,这时雕像已成遗骨的保护神。祖先崇拜是中非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认为故去的祖先具有神秘的能力和权威,能回应他们的召唤并庇护活着的后代。几尊祖先雕像结构坚挺、造型威严,具有上述特定的文化意义。“巫术偶像”被称为“带钉子的法力偶像”,因法力强大令人敬畏。巫术偶像的双眼圆睁,由玻璃制成,当地人相信定能洞察明细、保全安宁。

  展览的第三部分是“热带草原的女性形象”部分。女性在非洲热带草原部落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班图语支部族中,女性的地位之高还体现在整个社会结构以母系血缘为基础,即通过追溯女性成员的血缘构成家族关系。女性还常与农业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这些部落对女性祖先形象的刻画也体现了以生育力强的女性为美为尊的观念。“弦乐器”的共鸣箱的上方是一个精细雕刻的女性头像,弯眉、杏眼,梳着多髻发型,是理想形态的普努族女性。……刚果河雕刻艺术的视觉震撼和文化意义是并举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寻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在赤道两侧稀树草原上
广告
新民晚报博物寻览/国家艺术杂志B08在赤道两侧稀树草原上 2013-04-13 2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