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王尔德的这句话置于今天依然是真理。在现实中,许多曾经有罪的人渴望着新的开始,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难以自力更生,当生存都有困难时,还谈何未来?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T先生,曾因吸毒被判刑,出狱至今的9年里,为了找工作,他饱尝世态炎凉。最近两年,T先生在一家公寓当保安,任劳任怨,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总经理亲自给他颁奖时,问道:“这么优秀的员工,为什么不是我们的正式员工?”一句话道出T先生的满腹辛酸。转正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是一张证明他“身家清白”的情况说明。
1 “最长的几个月,最短的一个星期”
做生意、发财、染上毒瘾、亏空、锒铛入狱……2004年,T先生出狱时,已经34岁了。父母的头发花白,自己却一事无成,背负着沉重的过去,T先生暗下决心,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活了。他开始找工作,这一找就找了7年。
这些年T先生换过的工作,多得数不清。“最长的几个月,最短的一个星期。”他当过超市理货员,每天在货架旁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辛苦不说,压力又大。可即便他再努力,一个月的试用期一到,用人单位就不要他了。几个月里,T先生辗转于几家超市,家家都一样。好几次,T先生索性在试用期结束前先提出辞职,为自己挽回点颜面。
他还去当过环卫工人扫街,每天凌晨三四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好几次,他累得当街呕吐。T先生身体一直不太好,瘦弱,有胃病。几个月后,T先生发现,周围同事都在有意无意疏远他,企业负责人婉转地对他说,你还年轻,这份工作还是让给那些上了年纪、更有需要的人吧。
T先生找工作,大多通过居委会或街道的司法所介绍,他的过去,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是知道的,但多被要求保密,可毕竟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最让他心寒的一次,街道司法所社工带着他去参加一场为刑释解教人员办的专场招聘会,遇到一家面试单位,让他第二天就去报到。第二天,T先生兴冲冲赶去,对方负责人却说,“有前科的我们不收!”“那昨天为什么录取我?”对方的回答让T先生悲愤交加:“昨天是昨天。”
“我想过,实在不行,只能呆在家里,吃低保了。”T先生说。
2“我妈什么事都不要我干”
2011年的一天,T先生被长寿路街道司法所“乐业工作室”的社工徐女士拉着去参加普陀区组织的一场特殊人群招聘会,这些年来的经历几乎浇灭了他心底最后的一丝希望。看到一家公寓在招保安,但年龄限制40岁以下,那时已经41岁的T先生拽着社工就走:“没用的,不可能成功的!”
在社工的坚持下,企业决定破例试用。半年之后,T先生升任保安领班,收到的表扬信有一厚沓。有一次,电梯坏了,一名坐轮椅的住客回不去,T先生和同事一起,把这位130多斤重的男客人背上16楼。还有一次,一位客人要换房间,晚上客房服务员都下班了,值夜班的T先生一个人帮他搬家,整整搬了两个小时,衣服从内湿到外,累得眼睛睁不开,路都走不动了。客人大为感动,亲自到总经理办公室里表扬他。
所有人都看得到T先生的努力,包括他的家人。“我上完12小时的夜班,回到家,我妈就叫我去睡觉,什么事都不要我干,自己帮我烧饭、洗衣服……”T先生有些哽咽,以前,母亲连话都不愿和他多说一句,还叫他“不要回家”。“看到他们这样高兴,我就想着要好好上班,不想再伤他们的心了。”
3“如果我能再评上一次优秀员工”
去年,T先生评上了“年度优秀员工”。颁奖时,面对总经理的发问,主管是这样替他掩饰的,“他说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要多赚点钱。”正式员工做二休二,而像T先生这样的试用工没有那么多休息时间,基本上天天都上班,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工资自然要高一些。“但正式员工有加班费、年终奖,最关键,加金也多一些。”T先生说,这些年找工作实在是找“怕”了,自己年纪又大了,为了将来有保障,他盼望转正。
由街道司法所做担保,派出所网开一面,但最终开出来的一张情况说明,只能表明,T先生出狱后的这几年表现良好。拿着这样一张不是很“规范”的证明,T先生的转正材料到了企业人事部门,果然还是被“卡”住了。
“经理叫我不要急,会帮我想办法,让我安心上班,想得太多,反而会影响工作,我听他的。”T先生没有灰心。“如果我能再评上一次优秀员工,他们帮我说话的时候,底气就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