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那天,我在吴哥窟,为同游的十几位朋友拍照,背景是大吴哥通王城的主要景观“高棉的微笑”——那是一尊安详微笑的四面佛。
一对老夫妇,大概等急了,太太挨近“微笑”,先生伺机“咔嚓”。我在取景框里发现有旁人,忙说:“请帮忙让一让。”太太让开了些,但仍在镜头边。于是又请。先生不高兴了,说:“旅游照片里有些人只有自然!”我正对镜头,听声音上海人,也没抬头便反唇相讥:“旅游照片有人的背影没关系,但不能来正面亮相呀!”我出言不逊,那男声也不示弱:“旅游景点是大家的,你拍了那么长时间,也太自私了!”我一边按快门,一边还说着:“人家先来拍的,总有个先来后到嘛!”待按好快门,抬头才发觉,是一位比我还老的老先生。我们离去,同行的朋友边走边甩话,有的是解释“我们人多”,也有几位嘴尖的,帮我的腔数落老先生。
走了几步,我忽然感到自己过分了:刚才那架势,还有我的腔调,人家还是位老先生……
接着游览,我心里却无法平静,老想着:那老先生、老太太,是旅游出来寻开心的,这会受了气,肯定情绪大坏。待会假如再遇上,向他道个歉吧。这么一想,心里坦然了些。但又想:万一碰不到呢?碰不到那就算了,反正我心里已经向他道过歉了。可是,我心里道歉,老先生、老太太不知道,他们的心结未解呀。不行,还是得将我的歉意告诉他们。这时,我们已走近斗象台。是不是回过头去找他们?我犹豫起来。这样特地回去道歉,好像也有点……算了吧,不回头了。碰到,我道歉;碰不到,就算他运气不好吧。
然而,一路上我心中仍放不下,一直在“打鼓”。事情已经过去了,老先生是不是气渐渐消了?老年人,容易倔,如果还不释怀,那就不光影响情绪,还影响健康。七老八十老人呀……嘿,回去道歉!否则我一直后悔,乃至遗憾终身。想到这里,我对导游说:我有点事,离开一会,等会追上来。说罢转身,一路小跑。
找到了老夫妇,我脱帽、致歉、赔礼。老先生、老太太先是意外,旋即释然。老太太说:“他急性子。”老先生说:“我也有不对。”我忙说:“哪里,我是诚心跑回来道歉的,请二位原谅!”再次躬身握手,说一声:“后会有期,保重!”
归队上车。游下一个景点,自然界大树与人工石头建筑纠合为一体的塔布茏。巧,在这里,又碰上了坐着休息的老夫妇。我箭步上前,老先生腾地起身,两人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双手紧握在一起。同行的朋友不禁惊诧:这,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我反问大家:刚才,我们与老夫妇在哪里口角的?“高棉的微笑”呀。是的,微笑。旅游是愉快的,生活是美好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和谐的,萍水相逢也是缘,让我们少一点龃龉,多一点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