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过往的几年中,高盛的历次减持都有中资机构接手,好多人就义愤填膺,说中国银行股低价贱卖,现在还帮别人数钱,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有点偏颇,在投资领域上不能这样偏执地看问题的。中国银行股走到现在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这些外资,而是占绝对控股权的国有资产。
十年前,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极大的危机,不良资产率之高使银行业难以为继,当时对几大银行实行“外科手术式”的整治,其路径就是剥离不良资产,走股份制道路,引进外资做战略投资者,不仅吸引了钱进来,而且通过外资的介入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个路径使中国银行业脱胎换骨。记得10年前,我们经常讲工商银行的市值只有花旗银行的零头,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讲,花旗银行的市值只有工商银行的零头,之所以出现如此沧海桑田般的逆转,既有咱们一天天好起来的原因,也有人家一天天烂下去的结果。
所以,要历史地看问题,国资和外资在中国银行业改革中都是赢家,但最大的得益者还是国资。再反过来看,如果高盛进入到现在还套在那儿,那现在的银行业岂不一塌糊涂了。国际合作追求的是互惠互利,如果总是想着将对方套进去,就像咱们的IPO那样,融资者全是赢家,投资者全是输家,这游戏最终会玩不下去的。
当然,国际资本也有它的德性,进入一个市场的时候,就像鬼子进村那般,“悄悄地进去,打枪地不要”,等进入之后一路唱多,可出局之时,“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此次高盛出局之后,马上唱空中国银行股,连那个以做空“浑水摸鱼”为主营业务的咨询机构浑水,也立马发表唱空中国银行股的报告,这种手法显得比较蹩脚,照理来说,你已经撤出这个市场了,这个市场与你没关系了,之所以连篇累牍地唱空,那些国际资本还是寄希望于未来能在低价买到筹码。
撤吧,中国银行股的天塌不下来的。现在银行股的市盈率最低只有5倍,有些银行股的股价已经跌到了每股净资产,中国商业银行的坏账率还不到1%,尽管人们对诸如地方债、钢贸贷等领域的潜在坏账有担忧,但已经做大做强了的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在世界上依然名列前茅,高盛成了第一个清仓工行的外资机构,预计在其他银行上,国际资本还会有清仓的动作,就像7年前战略性进入一样,现在是战略性撤离,但是国际资本在已经做大的中国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占比很小,已经撼不动中国银行股这棵大树了。 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