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仍用普通话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在幼儿园开展沪语教育的主要做法是将其渗透、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育和保育活动之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分为四个板块:学习、游戏、生活、运动。在游戏、生活和运动三大板块中,允许、提倡教师适当用上海话与儿童交流,指导儿童学唱上海话童谣,开展上海话儿童游戏,建立儿童对上海话的语言敏感,使其听得懂、能开口、愿意说。而在“学习”板块,其主要目标仍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教师仍应用普通话组织和开展活动。以上做法,是为了确保不增加儿童的负担,同时照顾到新上海人子女的语言使用现状和语言学习需求。
幼儿园自愿参加试点
据悉,试点不设数量指标,由各幼儿园视自身条件,按照自愿原则参加。试点幼儿园具体组织学唱哪些上海话童谣,开展哪些上海话游戏,引导阅读哪些儿童读物,本市将在对现有上海话读物、辅导用书等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推荐,但不作硬性规定。同时,鼓励各幼儿园自主创新。
本市已有100多所中小学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了沪语教学。市教委表示,在小学阶段,沪语教学可以在研究课、拓展课等校本课程中,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进行。
幼教将接受沪语培训
市教委透露,本市将把上海话培训纳入本市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设立专门的培训课程。各区县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区级课程;市教委将向本市高校、戏曲曲艺院团等有关单位征集上海话培训的相关优秀课程,经专家评审论证后纳入上海市“十二五”教师职后培训共享课程(市级课程)管理体系,供全市幼儿园教师选课。
培训内容除了上海话的基本知识、核心技能,同时还包括如何将沪语教育更好地渗透、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保教活动,以及如何在日常口语交际中针对上海话的特点对儿童有意识地施以教育影响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