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人口压缩100万
2011年,南京在第五届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建设论坛上提出:到2015年,南京市城市总人口规模突破950万~960万,力争达到1000万。其他一些场合,南京也曾多次提到过“千万级”城市的说法。
“但实际上,我们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并没有提过这样一个人口目标。”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叶斌解释,在2009年出台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中有个预测:到2020年,南京市域规划总人口预计将达1060万,成为一座“千万级城市”。“我们的城市功能等各类规划,是按照这个人口数量来设计的,但这个数字绝对不是目标。”
为了更严格地控制人口增长,南京还调低了到2020年、即“十三五”期间规划人口数量,将其降至“千万级”以下。去年7月的全委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南京的规划人口将努力少上升一点,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控制在960万人,这比原来的规划要足足少了100万人。
城市现代化关键在于品质
“以前的价值观,都是追求大、多、快。人口太多,带来的是交通拥堵等各种城市病。城市化进程中,关键是要提高品质,如果各种基础设施都没跟上,城市品质可能很糟糕。”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峰说,一个城市是否国际化、是否现代化,并不是以人口数量来衡量的,相反,人口太密集,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就业压力、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压力。
以医疗为例,基本现代化指标中要求,每千人医生数量要达到2.3名,以1000万人口计算,也就是南京要拥有2.3万名医生才能达标;但现实情况是,目前800多万人口,每千人拥有医生也不过1.6名左右,缺口好几千名!
南京流入人口在逐年减少
据了解,截至2012年末,南京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16.1万人。南京市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化处处长冯会章分析,南京人口目前的自增压力在降低,“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南京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幅放缓。2009年,增幅降至10万以下;2012的增长幅度已降至3.07万人。”
冯会章认为,流入人口规模增幅放缓的原因有多方面,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流入人口供给无限的情况已成过去时。另外,生活成本增加,特别是住房成本。在南京,没有个百万身家很难买房,客观上也造成部分流入人口的回流和外迁。
孙兰兰 项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