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池北偶先生
郑荣来
  郑荣来

  诗人池北偶,因善写讽刺诗闻达于世。他原名谭文瑞,人民日报原总编辑。但社会上知道池北偶者,大大多于谭文瑞。而在报社内,人皆称其“老谭”,或戏称“谭老板”,无人叫他“谭总”,更无人呼他“池北偶”。

  他何以用“池北偶”为笔名?其缘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那时他主编人民日报国际版,每天夜里编审国际时事,时见有话可说的新闻,便信笔写下一段文字,排在报纸之一角。不知哪一天,忽然诗兴发于心,于是改作讽刺诗,讥刺世界荒唐事,以代替编后札记。

  不料诗情易发,署名却颇费斟酌。不好不署名,又不便署真名,于是起笔名。先拟“天方夜”,借阿拉伯寓言作品《天方夜谭》名。当时国际部领导认为不妥:新中国刚成立,天刚亮,你却叫“天方夜”,容易引起误解。很讲政治的当时,此名没通过。谭又改用“池北偶”,是借清代作品《池北偶谭》名。两本都是书,又都带“谭”字。后者是清代学者王士祯著作。“谈”“谭”异字同义,实寓意谭之言论。中性名字,没有歧义,顺利过关。“池北偶”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池北偶谭》名为笔记小说集,其实内容很庞杂。叙典章制度,记名臣烈女,评诗文,集佳句,也记鬼神怪异。王士祯见多识广,著述极丰。他因学问过人,而历任文职官员,直至刑部尚书。他家有书数千卷,置于住宅之北,遂借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将本书取名《池北偶谭》。谭文瑞当时上夜班,住一胡同里的夜班集体宿舍内,地无一垄,宅无一座,书无千卷,只是心存对学问的崇敬与向往。

  池北偶一路行来,写了几十年的讽刺诗,有近千首问世,结集九本出版,皆为有不同影响之作。早期国际题材,多为鞭挞霸权主义、种族歧视、政客劣迹、伪善脸孔、虚假自由、欺凌弱小等。粉碎“四人帮”之后,侧重揭露国内时弊,讽刺丑陋世态,诸如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跑官要官、奢侈浪费、崇洋媚外、吹牛拍马、钱权交易、弄虚作假等歪风邪气。这些诗作,由于大多与被誉为漫画“三剑客”的华君武、丁聪、方成合作,诗画相配,相得益彰。新时期的公害,旧社会的沉渣,都入他们的视野,也都在他们的笔下。他们有共同的爱,共同的憎,因而合作和谐,广为读者赞赏,也成为文坛佳话。

  池北偶诗风尖锐深刻,一针见血,皆因有丰富阅历,广阔视野。他到过朝鲜前线,当过战地记者,笔伐过侵朝美军。其后上过几十年夜班,在《人民日报》任职,从编辑、记者、评论员、国际版主编、国际部主任、副总编辑到总编辑,在编辑岗位上度过了大半生。编过无数版面,撰写过无数稿件,包括社论、评论、专论、札记、通讯等。他出访过许多国家,见识过东西方世态万象。他既是诗人,又是杂家,时有国际专论,获舆论好评。

  先生为文犀利,为人却爱调侃,善幽默,也开玩笑。十多年前我们搬家,成为隔壁单元的邻居。有一天晚上,几家邻居同时被盗,而我们两家幸免。事后在楼下相遇,他一本正经:“小偷经过我家窗外,我跟他说,郑和我一样,都没什么钱,你就别去了,所以我们都没事儿!”我们哈哈大笑。

  池北偶笔耕几十年,至今仍不说何时封笔。如今高龄九十,仍笔耕不辍,奋斗不止。年前与方成合作编选诗画配《九十老搭档》,不久前刚刚出版。让我敬佩的是,他心中又在酝酿着另一本书。他要把与“三剑客”合作的作品,留一个完整的面貌,让批判社会种种病态的诗篇,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年事虽高,精神尚佳,智清目明,健谈依旧。唯老态不饶人,常使他心有愿,而力不足。先生住三楼,因腿脚乏力,上下楼不便,安装电梯又杳无音信。但日子还要过,楼梯还要爬。虽然很无奈,他还是坚持着。在二三楼楼梯过道处,各放一把凳子,各贴一张纸,上书:“老人专用,请勿挪动”。每上一次楼,需要歇脚两次。这也是他与自己的老态抗争的一种方式。

  愿池先生,体无恙,诗无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就业导航
   第B06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8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
   第B10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11版:人才周刊/ 招聘移民
   第B12版: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 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必须在学校认识平等
狐狸之火
池北偶先生
澳门历史城区
孩子们的“家”
人生中最美的情调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池北偶先生 2013-05-29 2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