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们的“家”
施良骥
  施良骥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宋庆龄同志的关怀下,在上海市委领导组织下,将地处延安中路的原金门电影院拨给中国福利会,改建为儿童艺术剧场。这是一座专门给孩子们看戏的场所,当时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唯一的。

  在那个年代,人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都比较贫乏,要建造一个剧场是件大事,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当得知我们将有一个专门的剧场时,大家心里真是热乎乎的,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设计师们几乎调研了上海所有的舞台,并且融合了很多儿童剧演出的特殊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剧场还造有能容纳一个管弦乐队的乐池,为儿童剧表演进行单独的交响乐伴奏。改造成的儿童艺术剧场,成了行内人士羡慕的演出场地,要知道那时成人剧院也没能有这样一个自己的演出场地呀。 

  开始改建时,我们想法很多,因为是演儿童剧的,要上天入地,要千变万化,于是就想象最好能有转台、推台、升降台,但那时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富有,能给地给钱为孩子们造剧场,说明党和政府的重视,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于是大家也就打消了这些念头。但在事后的使用中,我们舞美的同志们还是千方百计地在舞台上用上了转台、推台,甚至局部的升降台。 

  记得是在为国庆十周年纪念时,排练演出《马兰花》,我们就是以转台进行演出的。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土转台,十几个人在布景的隐藏下,硬是把转台推得转动自如,正转反转、快转慢转、说转就转、要停就停,真不比“洋转台”差。演出结束后还让小朋友上台,他们对这种神奇变化的转台可感兴趣了。 

  到儿童艺术剧场来看戏,孩子们就像过年过节那样高兴。如果正赶上“六一儿童节”这类节日,那就更加热闹了,他们一个个像花朵似的灿烂笑容,使你置身其间,立即也会快乐起来,变得年轻。就连来帮助维持交通的警察,脸上也总是挂着笑容。当时剧场里配有专门的辅导员,设有问必答台,回答孩子们看戏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小鸟是怎么飞起来的”“那一桌子的菜怎么忽然就变出来,又忽然就没有了,跟魔术似的”。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一得到解答,我想,这也是最初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进关于科学、科技的种子。在演出开始前,辅导员还和带队老师一起,教孩子们如何看戏,告诉他们看戏时不要跑来跑去、不要大声喧哗等等,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好习惯,这些或许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曾经,我们有过一个统计,就上海百万少年儿童而言,有一大半孩子在孩提时代没有看过戏,更别说真人表演的儿童剧了。为了满足更多孩子的需求,1977年中国福利会对儿童艺术剧场进行扩建,观众席建成了两层,由原来的950座增加到1400座。每次看到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我们都发自内心地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儿童剧的欢乐和魅力。 

  近日喜闻上海新的儿童艺术剧场建成,忆昔日看今朝,甚是欣喜。还得知这新剧场,规模和各种设施都是国内一流水平,相信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喜欢,我为更多的孩子能看到专为他们演出的好戏而高兴。

  十日谈

  我与儿童剧场

  每每回忆起剧场的故事,我总会想起舞台上这道紫红色的大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就业导航
   第B06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8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
   第B10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11版:人才周刊/ 招聘移民
   第B12版: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 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必须在学校认识平等
狐狸之火
池北偶先生
澳门历史城区
孩子们的“家”
人生中最美的情调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孩子们的“家” 2013-05-29 2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