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历高考
学习问题突出
近日,腾讯-麦可思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012级新生中,本科新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为43%,高职高专新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为39%。可见,通过高考这一筛选机制,本科新生在学习方面基本上是同一起点。他们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相对偏高(与高职高专新生比较),这可能是自身教育期待较高、学习竞争相对激烈、课程设置与高中差别较大等原因导致。
调查还发现,在高职高专新生中,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为37%,低于通过其他方式(包括自主招生、春季高考、对口招生、3+2等)录取(44%)7个百分点。可见,通过其他方式录取的高职高专新生由于生源类型不同(例如来自于中专、中职、技校等)、没有接受过普通高考的“洗礼”等原因,入校后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较高。
方法不对路
失去学习动力
因多门学科不及格,日前山东大学将97名学生劝退出校。赞成者说,大学就应该宽进严出;也有人质疑高校对学生学业的日常监管制度的落实。
据麦可思的调查,本科新生遇到的首要学习问题为“缺乏自学方法”,其次为“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在所调查的2012级新生中,有过退学意愿的新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本科53%;高职高专43%)高于没有过退学意愿的新生(本科42%;高职高专38%)。“有过退学意愿”与“遇到学习问题”之间是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循环关系:入校后遇到学习问题的新生易产生退学意愿。这种消极情绪会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动力,遇到更多学习问题。要防止这种恶性循环,缓解新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是高校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本报记者 王蔚
【专家观点】
大学应建申请入学机制
教育时评专家熊丙奇认为,学生在进入以及退出一所大学时,遵从自己意愿去选择的权利极为有限,“国内学生对大学没有选择权,高考承担一种资格考试的职责。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学籍采用‘一个萝卜一个坑’式的管理,不能随意变动,这导致他们转学很难,转专业也很难。”
熊丙奇认为,国外大学实行自由申请制度,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学生可以自由转换学籍,如果对学校与专业不满,可以提出申请转学。反过来,如果学校认为某个学生达不到学校的培养要求,校方也可以淘汰他,而被淘汰的学生可以拿着此前修到的学分去申请其他学校。这样避免了学生因“返厂修炼”而浪费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