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的每间办公室都设有咨询台,常常有新生前来求助学业上遇到的烦恼。在交大教务处副处长张瑞看来,除了“如何选课”等“技术性”问题外,高中与大学学习方法和节奏的不同、缺少了老师和家长的长期陪伴是刚入校的新生们普遍感到不适应的问题。大学每天不同课程、不同老师、不同同桌、不同教室,知识点需要课后自己消化也常常让新生感到“太松散”。更重要的是,大学学习成果的考察不局限于试卷,而是论文、实验等各种形式,这也给学生带来挑战。“大学想要学好,会比中学更辛苦。”张瑞说。
交大研究生胡彬回忆大一时,“要学的东西太多,选择太多,反而不知道要学什么,什么都不想学了”。后来经过生涯指导老师和学长的帮助,他逐渐适应大学生活。胡彬如今担任本科生辅导员工作,他认为同伴互助也是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的重要方法。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