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部队的隐忧
观致虽然在具体运作上仍将自己定义为中国品牌,但在其独特的运营理念下实则采用了国际化的运营团队,由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组成。而技术熟练的工人也是“整体空降”的,甚至有个车间里的100人中有90人是从某车企的一个车间里整体挖过来的。
需要指出的是,如此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有优势也有风险。因为来自各国的精英,其文化差异和造车理念都可能各有不同,因此在沟通、协作和相互信任上都需要付出更多更难的磨合。
在观致未来发展中,核心团队一旦在磨合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团队的不稳定性。作为一个从零开始的品牌、一个全新的运营模式,团队凝聚力也许是攸关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进一步整合好“多国部队”的向心力,是观致必须要深思的问题。否则一旦出现核心成员离任的情况,观致本身“环环相扣”的用人模式,就将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隐忧。
新兵蛋子的烦恼
在日内瓦车展和上海车展上,观众似乎对观致3这么一款外观设计相对中庸却整体又给人一种雅致感觉的车型评价不错。不过,观致方面不能把这些好奇心当作是市场对品牌的真正好感。因为这里面更多的只是新鲜感,加分项无外乎来自于悬浮式的中控台、带有8英寸电容触摸屏的HMI人机交互系统以及精致程度较高的内饰。
产品首获好评只是第一步。当神秘感退去,观致真正与强手如林的竞争车型进行残酷厮杀时,它就会发现作为一个全新品牌所要遇到的困难将是空前的。消费者很难仅因所谓雅致但且中庸的设计而买单,除非观致3的价格绝对低于竞品,但这方面似乎观致并不愿做出过多的妥协。另外,由于首发车型观致3的定位仅系紧凑型车领域,因此这对观致未来往上延伸产品线和拔高品牌,实则已经埋下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隐忧。
前车之鉴是,雪铁龙DS推出的前几款车型,无论外观、配置还是内饰也都不错,但“不高不低”的定位令其市场接受度非常低。但愿观致不要沦为第二个DS。
中外市场的两难
较为令人担心的是,初出茅庐的观致3已经将竞品定位在了速腾、朗逸、福克斯、卡罗拉等畅销车型上,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可想而之。观致的创新设计也许在一线市场能够赢得一些青睐,但现在的一线市场已近饱和,观致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国际范儿,那么可能会对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市场出现误判。而刚刚开始建网的观致,又得不到来自渠道与分级市场覆盖率的有力支持。因此,观致3的中国市场认可度究竟几何,目前来看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据规划,观致初期年产能15万辆,将于下半年同时投放中国及欧洲市场。然而,眼下欧洲汽车市场并不景气,欧洲本土品牌销量尚且在下滑,而观致这样一个全新品牌,此刻杀入欧洲市场,要想在大众、菲亚特、PSA的夹击下创造销量奇迹,实属天方夜谭。海外征战宏图虽大,其实更难。 罗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