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民生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园梦忆
■ 一百多年前的张园繁华一时,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资料照片
■ 张园停办后被改建为老上海风情浓郁的里弄人家,阅尽百年沧桑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海天盛景让张园,宝马香车日集门。客到品花还斗酒,戏楼萧鼓又声喧。”描绘的是百年前张园游客云集、繁华一时的盛景。

  在地处南京西路之南、石门一路之西、泰兴路南端的空间中,晚清的才子佳人与普通市民曾活动于此,因而被誉为清末明初的“海上第一名园”。这里不仅有“安凯第”这样的观景高楼,还诞生了沪上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等新鲜时尚玩意,久而久之便成了海派文化的代表性地标。

  张园于1918年停办。其后张园土地被逐渐分割出售,用于建造民居。新造的民居无论在规模的宏大上,还是细节的精致上,都成为上海石库门的代表性建筑之一。这座中西合璧的园林,成为老上海风情浓郁的里弄人家,不少海外游客慕名而来。

  张园美则美矣,但经过斗转星移、“72家房客”的入住,海上名园终于退去了一身繁华,如今也面临岁月侵蚀、建筑老化、公共空间逼仄等现实困境。为此,静安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张园项目的调研、修复。在世博会前夕,静安区在张园启动了“印象张园——城市文化印记”项目,让中外游客了解到这座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从而理解上海百年发展的人脉。通过对部分建筑外立面清理修缮,在主弄口设置绿化小景,修复建设张家大客堂等,张园的街景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下一步的张园,走向何方?据透露,今年静安区已将张园项目列入区政府的重点项目之一,并将出台关于张园的整体规划。围绕张园的未来发展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现在人们悠然步入其中,或许已难以追寻到昔日“海上第一名园”的绰约风姿。如何在发展现代化大都市的同时,将日益稀缺的历史文化风情保留传承下来,无论从形态、功能,还是文化内涵上,走出一条保护性开发的新路?

  静安区在发展出南京西路“金三角”、静安寺“金五星”等现代化地标之后,不忘保护挖掘老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广泛听取民意、充分考证历史,大胆提出种种“猜想”,让人们不但看到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上海,更将上海的“根”留住。这样的文化工程也许无法直接体现在GDP增长等“成绩单”上,却对城市发展弥足珍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市场之窗
   第A23版:市场之窗/健康
   第A24版:家电/市场之窗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张园梦忆
新民晚报民生上海A25张园梦忆 2013-06-04 2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