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民生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孙中山在此曾发表重要演讲、霍元甲在这里 摆过擂台……“海上第一名园”故事多——~~~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中山在此曾发表重要演讲、霍元甲在这里 摆过擂台……“海上第一名园”故事多——
张园的前世今生: 脱胎换骨魅力不减
宋宁华 周馨
■ 张园是上海滩向社会开放的最早最大的私家花园
■ 张家大客堂如今已被修缮改建为社区活动中心
■ 张园石库门住宅外挑的阳台
■ 张园因“72家房客”的入住增添了许多生活气息
■ 今年84岁的沈培桢阿婆讲述张园生活
■ 张园石库门住宅内天井
■ 年画《海上第一名园》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文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在记者面前,摆放着一张1986年发行的中国民居邮票,其中一张面值2角的“上海民居”看起来十分眼熟,曾被广为使用,上面画着联排石库门房屋。“根据邮票设计者陈述,创作的‘上海民居’就是取材于静安的张园。”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告诉记者这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的采访也就从这一枚小小的邮票开始……

  ①  “海上第一名园”

  揭开历史神秘面纱

  “在邮票设计者看来,张园是上海石库门的代表性建筑。因为它是上海目前石库门建筑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而且保留了中西合璧的海派建筑特色。由于至今还有大量居民居住,充分的‘人气’也让它的生命力至今流传。”张园作为上海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印上邮票,足以印证其独特性和重要性。

  对于住在静安南京西路上的居民来说,“张家花园”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但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个看似貌不惊人的石库门弄堂在人们记忆中渐渐淡出。直到静安文史馆一次意外的普查才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在一番刨根问底之后,大家吃惊地发现,张园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海上第一名园”,其发端可追溯至百年前,沪上第一盏电灯、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乃至孙中山、霍元甲等名人都与张园有关。

  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代私家园林不同,张园的建造者受到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刺激,从一开始就敞开大门,打出旗号,要让中国人在国内就能看到“西洋景”,好比现在的“世博会”。即使现在依然流行的“热气球”等“玩意”,在百年前的张园就已经“闪亮登场”。

  有人根据张园的特色,还将它称为中国的“海德公园”。因为包括蔡元培、孙中山等名人都曾在这里发表重要演讲。万国赛珍斗宝大会、禁鸦片大会、裙钗大会等都曾在这里举行。诞生于上海张园的“文明结婚”,也被同时代人誉为“创新婚礼”之先声。

  ②  百年前张园

  上海最大的公共场所

  张园作为旧上海极具魅力的著名私家园林,其发端可追溯到百年前。即在上海开埠不久,约在1872年到1878年之间,旧址是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龙的私人花圃。

  后经两次转租,1882年无锡富商张叔和将其买下,并取名为“味莼园”,在园中按西洋风格修建园林假山、亭台楼阁,它的命运也由此得到改变。

  张叔和将园林命名为“味莼园”的典故,源于晋代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张翰才华横溢而纵任不拘,时人称为“江东步兵”。他在仕途顺畅时,忽萌退意。一日托词见秋风起,思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说是“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辞官归里。结果,恋于官位的同僚多在政争中丧生,他却因此而保全。张叔和和张翰同姓,又同是吴县人,所以用“味莼”隐寓“张”字,也有不恋官位的含义。

  张叔和在购入此片土地后,苦心经营,不仅大大扩展面积,更在其中按西洋风格修建园林假山、亭台楼阁,到1885年正式对外开放时,“味莼园”已脱胎换骨成为当时沪上首屈一指的大花园,此时人们就已习惯于称其为“张园”。从园中巨厦“安凯第”的修建,到“张叔和花园公司”的出现,1893年-1909年间的张园可谓繁荣兴盛,当年,作为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文人雅士、各界名流常常聚集在此,孙中山在这里发表过重要的演讲、霍元甲在此地摆过擂台……

  安凯第是张叔和出巨资请当时著名的英国建筑设计师景斯美,与庵景生两人联手设计的,历时整整一年,建造了一幢高大洋房,单大厅就可容纳上千人集会宴客,张园也因此成为上海最大的也最有特色的私家园林和公共场所。但随着时代风尚变幻、城市新兴娱乐场所崛起,张园终于盛极而衰,于1918年停办。其后张园土地被王克敏购得,他将土地分割出售,用于建造石库门里弄住宅。

  ③  石库门里弄

  至今魅力依然不减

  尽管从“旧时王谢堂前燕”改为“飞入寻常百姓家”,张园的魅力却依然不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还因为“72家房客”的入住而增添了许多生活气息,逐渐成为一处大型的旧址里弄住宅群,该地块现在已被划入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内,位于静安区东南部,南临威海路,北侧离南京西路不远,东侧是石门一路,西侧靠近茂名北路。建筑大部分为石库门风格,西侧和东南侧有部分独立式花园住宅。

  在一个个建筑的细节中,记者试图寻找旧日时光留下的浮影。石库门建筑的山墙千姿百态,张园里的也是风格各异,有圆形精美石雕的,有简洁正方形“裙带”风格的;木百叶窗原是西方建筑的装修式样,在19世纪末十分流行,也被运用到张园的居家建筑中。用小木片做成的百叶窗,做工考究,材质好,安装在玻璃窗外层,不但可以遮阳通风,还为主人营造出私密空间,有了一份“小轩窗,正梳妆”的意境。

  今年84岁的沈培桢阿婆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居住在张家大客堂的楼上。一张八仙桌前,她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我是结婚时候搬到这里来的,已经住了60多年了。小时候听外婆说,当时的张园有花园、假山、小河,环境很优美。当时住在这里的多是开银楼、诊所等有点‘立升’的中产阶级。”

  现在的张家大客堂原来是所学校,如今已经被重新修缮后改建为社区活动中心,每天都有编织、布艺、唱歌、看电影、读报、评弹等活动,所以总是热热闹闹的。虽然年轻人都陆续搬出去了,沈阿婆却还是习惯这里的生活,出门就能和老邻居们聊聊天,穿过弄堂就能买点小菜,到处都是旧日生活的点滴痕迹和美好回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市场之窗
   第A23版:市场之窗/健康
   第A24版:家电/市场之窗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张园的前世今生: 脱胎换骨魅力不减
新民晚报民生上海A26张园的前世今生: 脱胎换骨魅力不减 2013-06-04 2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