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沈慧琴家里,记者见到了曹阿姨和帮助她的热心邻居们。
结对子
今年59岁的曹阿姨在2003年因身体不适去医院验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疾病,后来恶化为尿毒症。曹阿姨的丈夫于2004年过世,平时她一个人带着孙子生活。去年11月,她因心脏衰竭、肺积水、全身浮肿住进医院。紧急住院前夕,她委托邻居沈慧琴帮忙:“下午能不能帮我接孩子放学?”沈慧琴得知情况后,一口答应。曹阿姨住院半个月,沈慧琴天天照顾孩子起居。
从此,两家人结了“对”。曹阿姨出院后,沈慧琴天天往她家跑,送菜送饭,洗衣干活,打扫卫生。
接回家
今年4月,曹阿姨病情危重,再次住院。住院的13天里,沈慧琴天天到医院陪她,帮忙擦身洗脚。
这次出院后,曹阿姨身体每况愈下,必须坐轮椅。“你家在3楼,坐轮椅太不方便了,又带着小孩子,索性来我家住吧,我也好照顾照顾。”沈慧琴拾掇自己在底楼的房子,安了张床,拿来新的被褥床单。对此,沈慧琴的丈夫和两个已出嫁的女儿都十分支持。
沈慧琴告诉记者,曹阿姨每周要做3次血透,每次上午6时30分就要出门,而她5时就得起床。先给大人小孩准备早饭,“小朋友不喜欢吃泡饭,每次油条、大饼、粢饭换着买。”然后洗衣服。6时30分,沈慧琴准时推着轮椅,送曹阿姨到附近坐104路公交车,一路送到中山医院。曹阿姨做血透时,沈慧琴马上赶回家烧菜做饭,中午再到医院将曹阿姨接回。
昨天,记者问曹阿姨正读小学二年级的孙子:“还打算住回去吗?”小家伙直摇头:“这里好!”
好事多
记者采访时,还见到两位经常关心照顾曹阿姨的热心邻居,一位叫张汉凤,另一位叫沈琴华。
她们告诉记者,61岁的沈慧琴是小区楼组长,平时一直是做好事的“带头人”。邻居老刘跌伤住院两周,妻子身体不好,沈慧琴每天代为送菜送饭;楼上晾晒的衣服被风吹落,她不声不响收好,再通知“认领”;每逢刮风下雨,她总要跑出门看看谁家的衣服被子还没收进去;邻居有客来访吃“闭门羹”,她也乐做“东道主”代为接待;家住底楼的她还兼当“门房”代收快递……曹阿姨经常对孙子说:“你没见过雷锋,沈奶奶就是活雷锋!”
受她影响,这栋居民楼变得非常和谐:楼道里的垃圾袋会被下楼的居民顺手带走;有人在信箱边安放了废纸搜集袋,方便大家清理广告纸等;楼里来了陌生人,大家会善意地“多问一句”。
面对邻居们的夸赞,沈慧琴只是谦虚地说:“都是举手之劳。”
本报记者 陈 浩
通 讯 员 冯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