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观点
谷歌眼镜对人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失去隐私有人拿当初的智能手机和现在的眼镜进行对比来说明,眼镜对隐私的侵害不会像想象的那么厉害,这完全是忽视了眼镜和手机之间最大的一个区别———眼镜戴在眼睛上,意味着这架照相机和摄像机是“时刻准备着”的。甚至有可能出现这样局面:戴谷歌眼镜的人会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分散注意力谷歌眼镜用得最多的广告语是“解放你的双手”,是的,双手是解放了,但是你的注意力也被分散了。驾驶员有一个所谓的“2秒钟法则”,也就是说在驾驶途中如果你的注意力分散不超过2秒钟(比如去看一下仪表、调一下收音机),通常是安全的。问题是,有研究发现,驾驶员实际分散注意的平均时间是4.6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驾驶员对时间的估计不准确,尤其是使用手机的时候。
看上去谷歌眼镜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你的眼睛一直看着前方,路上出现什么突发状况你会立即应对。可惜,看了不等于看见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实验是这样的,给被试播放一段多人传球的录像,要求被试数一数一共传了几次球。实际上录像中出现了一个打扮成大猩猩的人,可是只有极少被试注意到了这一点。眼动仪显示许多人眼睛其实看过那个大猩猩的,但就是完全没有看见。
科幻电影里挡风玻璃变成了显示屏,谷歌眼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想象变成了现实,但是采用飞机模拟驾驶技术的研究表明,将数据呈现在挡风玻璃上使飞行员难以注意周围的环境,甚至导致在模拟的着陆训练中坠机。
■影响人际关系前一段时间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一家人吃饭,孙子、孙女只顾用手机和虚拟世界的人沟通,忽视了和真实世界的爷爷奶奶说话,惹得他们很不高兴。谷歌眼镜只会加剧这种现象,设想一下一桌都戴着谷歌眼镜的人在吃饭,一个人在拍照、一个人在读邮件、一个人在视频通话……大家在关注眼前那个东西、而不是眼前的那个人。
另一方面,加装面部识别软件之后(这是迟早的事),骗子戴上眼镜到大街上搜索目标,先拍照、然后面部识别、确定他(她)的身份、上网搜索背景资料,上前告诉他(她),“我是某某小学的,你儿子刚刚在学校受伤了……”你信不信?
正方观点
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实证的视角简单回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上许多新技术刚出现时,人们都担心它的危险性,远的像电、火车(火车太快,坐上去会没命的)、飞机,近的像克隆技术、手机、大型粒子对撞机等,它们刚诞生时无一不引发社会对其危险性的大讨论,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情况是怎么样呢?
■心理的视角人类有一种很强的内在的自我保护机制,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损失厌恶是人类决策中一个很重要的法则。比如,手机让我们边开车边打电话成为可能,但是由于我们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很危险,我们会选择不接电话、或者干脆关机。同样的道理,我们很快能学会如何安全地使用谷歌眼镜、或者限制使用的时间和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