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时,父亲有幸享受单位为部分职工解决住房困难的待遇,他陪母亲去看可供选择的两间房子。一间仅13.8平方米的直接可住,而另一间20多平方米的则需整修后才能搬入。
母亲想选大房子,宁可等上一段时日。谁知父亲执意要选小房子,因为他几天后就要出差,为不影响工作,又能帮母亲一起将“新居”安顿下来,父亲说服母亲速战速决即刻搬家,以确保他能如期出差。至于我们三个孩子终将长大,何时再有改善住房的机会等问题,显然不是在他的“优先考虑”之中。
就这样,我们一家在这13.8平方米的小屋里蜗居了整整26年!其间,住房逼仄的窘境日益显现,家人都难免抱怨。但父亲总是呵呵笑道:“有个安定住所就可以了,屋子小,不影响我们其乐融融嘛!”还说,“知足者常乐也”。
诚然,当时我家的居住条件确实很差,但那间盛满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陪伴咱兄妹仨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小屋,至今让人留恋无限。
父亲廉洁奉公,“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我至今清晰地记得,父亲常年出差在外,总是备有两套信纸、信封和邮票,分别用于书写公函和家信。
父亲节又到了,我们却再也无法向父亲道一声“节日快乐”。但我们永远怀念着父亲,怀念那样的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