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料显示,每年5-9月是雷电天气的高发季节,雷击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 农村雷击伤亡多
研究表明,雷击造成的财产损失,80%左右在城市,而人员伤亡80%以上在农村。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的雷电监测、防雷检测等技术服务较农村更普遍。
■ 室外防雷有诀窍
如果人在室外,可以按以下方法预防雷击伤害身体:
第一,就近寻求避雷场所。如果人在市区,可就近进入有防雷设施的房屋区域;如果人在野外,可进入无树的旷野或山洞,尽可能地远离山顶、水面或水陆交界处。
第二,保持良好的行走状态。不要撑金属伞柄的雨伞在雨中行走,不要接触铁轨、电线;不能在雷雨中跑动,也不宜骑自行车,更不能骑摩托车;在居民区行走时,要尽可能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第三,在发生或即将发生雷击时,一定要考虑采取紧急措施。雷电交加,头、颈、手处如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如果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说明自己也处于近雷暴的危险地带,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高压线遭雷击后可能断裂拖地,此时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着离开现场。
■ 谨防雷雨诱疾病
雷电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雷电天气时,气压一般较低,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心衰。所以,心脑血管病患者平时就要注意适当锻炼、科学饮食、勤量血压,雷电来临时,要保持平静心态,一些急救的药品(如硝酸甘油、降压片)要带在身上。
雷雨天也是哮喘高发的时段。国内医学专家研究证实:夏季雷雨天气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原的繁殖和生长,加上气压较低,空气中漂浮的过敏原浓度就会明显升高,从而容易诱发哮喘病。因此,哮喘患者雷雨前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不能门窗紧闭,而应该保持通风,因为自然风可以带走或冲淡室内的过敏原。
雷电暴雨发生时,常伴随着大风降温天气,这种湿度大、忽冷忽热、气压多变的气象条件,容易使人体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功能性肠胃炎;平时脾胃不好的人容易胃部受凉,就是中医常说的“脾虚湿滞”。多雨潮湿还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 雷电来临不恐慌
雷电发生时的电闪雷鸣(时常还伴随狂风骤雨),会使人产生程度不同的恐慌,尤其是夜间发生时,肯定会影响睡眠。
其实,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的自然现象,只要建筑物安装了避雷装置,即使雷击发生在你所在的建筑物(几率其实很小),雷击产生的巨大能量,也会通过避雷设施传入大地,一般对人体和建筑物就不会构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