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一 队服新潮
新民晚报杯最初的比赛,各支参赛队都是代表学校参赛,队服由校方统一定制,样式和颜色比较单调。后来,赛制变了,允许学生自由组队参赛,队服样式随之变得多样化。
“学生们都喜欢穿着球星的球服参赛,比如他们穿得最多的是罗纳尔多、贝克汉姆、齐达内的球衣。显然这些足球明星都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吴国基说他自己还发现了一个新趋势:”不少小球员开始自己制作队服,样式五花八门。有一支球队在球衣广告位置上还印上了‘本广告位寻求广告商’的字样,看了让人忍俊不禁,孩子们现在是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有个性了。”
变化二 家长重视
近年来,上海学生体质下降明显。校园里的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到了暑期,家长们担心孩子一味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就主动带着孩子来参加比赛。
吴国基说:“新民晚报杯中学生足球赛是家长们信得过的‘老字号’,他们鼓励孩子来参赛,争个名次是其次,重要的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孩子们参加集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这两天上海高温,马路上行人也少了许多。但虹口赛区的比赛,孩子们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球场外不少家长围观,给孩子加油鼓劲,中场还给孩子们补水、擦汗,也是一种亲子交流的好方式。
变化三 球场变好
吴国基印象中,新民晚报杯中学生足球赛变化最大的是球场。“这项比赛创办初期,虹口赛区可以用来比赛的球场很少,学生们最多只能在铺着黄沙的场地上踢球,一滑倒,身上就是伤。”
后来,赛事越办越红火,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加上主办方的努力,大学足球场向赛事开放,配套设备逐年更新换代,对小球员的保护措施做得也越来越完善。
吴国基蹲下身摸了摸这次比赛的场地,感慨道:“时代变化真快,现在的孩子很幸福,都能在人工草坪上踢比赛,就算摔倒了也不太容易受伤。”
实习生 沈佳灵 本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