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会扩张,大量血液聚集于体表,供应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而且夏天人体出汗较多,血液较其他季节要变得相对黏稠一些,这都会使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缺血缺氧反应加重,因此会导致心律失常的高发。
另外,夏季天气闷热,人的脾气也随之变得火爆,易于烦躁,情绪容易激动,一点小事也往往火冒三丈,这是由于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受到外界炎热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变化,而情绪激动、烦躁不安也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一大主要因素,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舒张期缩短、心室内传导增快,从而引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医生支招 平安度夏
我们在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向腔镜科程云阁主任了解了在夏天预防心脏病的小窍门。程主任介绍,做好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房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心律失常及时治疗很重要
常规治疗心律失常主要有病因、药物和非药物三种治疗手段。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目前医院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达五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