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8日,上海西南的徐家汇,秋高气爽,气候十分宜人。
在“纪念徐光启诞辰445周年暨《几何原本》翻译出版四百周年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徐承熙、利奇和倪波路,当他们三双手紧紧相握时,又有谁会想到,这三位先生的祖先在400年前,他们的双手也在中国紧紧相握。
徐承熙是徐光启的第十三代子孙,现在上海一家公司担任领导工作。利奇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家族的后裔,现在意大利利玛窦研究中心工作。倪波路是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家族的后裔,那一年,他是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400年前,1606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1611年,徐光启和熊三拔合作翻译《泰西水法》……
2007年是《几何原本》翻译出版四百周年的纪念日。当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第一次把西方科学和新的演绎思维方法在中国介绍,之后的数百年间,为培养一代代数学研究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1607年至今整整四百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历史年份。
从年初开始,我们围绕四百周年纪念进行了认真的活动策划。方案形成后,总感觉在内容中还缺点什么,我们想象丰富,是否能够找到利玛窦、熊三拔的家族后裔,邀请他们参加纪念活动,但我估计这项工作的难度一定会很高。
意外的是,在纪念活动筹备中,事情的发展竟有如此的巧合。
8月,“上海优秀青年油画家作品选”美术展在徐汇区艺术馆开幕,局长临时有事让我参加。在展览大厅里遇见了上海美术馆的李先生,交谈中,他把一起参与策划的尹先生介绍给我。尹是专门为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做文化策划的,因为涉及意大利,所以我们的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徐光启、利玛窦和《几何原本》。尹告诉我,倪波路是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文化领事,懂多国语言,十分热心中意文化的交流,并且还告诉我,倪波路就是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家族的后裔。我听后正合我意,遂提出可否在下周安排见面?
几天后,我们在徐家汇见面。倪波路说,很高兴看到我们组织这样的纪念活动,利玛窦、熊三拔都是意大利人,作为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他倍感自豪。同时问我,他是否也能受到邀请参加纪念活动?我当即表示,我希望我们可以共同举办研讨会。临分手时,我想,应该问问他,能否找到利玛窦家族的后裔。我充满期待但却无把握地向他进行了试探,并补充说,如果能成功,对于这次纪念活动,它有特殊的意义。
结果又出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料!
倪波路高兴地说:“利玛窦家族有一位后裔叫利奇,现在利玛窦的家乡玛切拉塔大学,我们是好朋友,从小住在一个地方。”他还说:“我马上和他联系。”大家还正在惊喜之中,倪波路已经用手机和远在欧洲小城的利奇接通了电话。道别时,倪波路说,晚上,他要发邮件给利奇,告诉他详细经过。同时他不无幽默地说:“这些情况可以编一本书。”没想到三年后,这本书在上海出版,书名为《我先祖的故事》,我为这本书作了序,自然这是后话。
第二天,尹打来电话,声音中略带激动,说利奇要来参加研讨会。
11月6日上午,利奇搭乘的意大利航空公司AZ790航班准点到达上海浦东机场。
8日下午,回到本文的开头,徐承熙、利奇和倪波路三双手紧紧相握,只见他们的眼眶都噙满了泪水。利奇哽咽地说:“能在这样一个时刻来到中国,真正圆了我的一个梦。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倪波路也万分感慨,擦着镜片说:“这不仅仅是我们三个后人的相聚,也是中意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见证。”徐承熙的眼眶通红。此景此情,令我们在座者终身难忘。
当他们三人转身向参加研讨会的9个国家和中国两岸四地100余位专家学者致意时,全场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