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大学“定制”大专班
纪勋初职校长于惠芳介绍,纪勋初职建校至今,主要开设了面点、营业员、园艺三门专业课程,已有9届400多名智障青年走上工作岗位。为了了解岗位需求,老师先去各合作单位从服务员、营业员等一个个岗位做起,再回来手把手教学生。
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他们最迫切的愿望是继续深造。在“星巴克”“棒约翰”“永和大王”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他们工作踏实、表现优秀。在本市一家位于繁华商圈的棒约翰,除了收银员和店长,其他包括厨师、点单员在内的所有岗位,都由纪勋的毕业生担任。
但令于惠芳困扰的是,孩子们虽然表现优异,若要再进一步,学历就成了最大的绊脚石。她和同事们曾多方奔走,但始终无法为孩子们敲开大学门。去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徐汇区业余大学校长张社说起她的烦恼,没想到,一周后,徐汇区业余大学就为其“定制”了解决方案。考虑到智障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就业需求,学校专门为其设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大专学历班,并免费为报考学生提供成人高考复习培训,30名毕业生鼓起勇气,走向了报名点。
高复班里老师“陪读”
纪勋初职的老师们遵守了自己的承诺。盛夏高温,他们和学生一起坐进了高复班教室。对这些轻度智障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最发怵的学科。高复班老师讲完课,纪勋初职的老师再为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一点点慢慢“磨”。遇到个别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老师们还要担负起心理按摩的职责。徐汇区业余大学的老师们感叹,这个特殊的班级,成了出勤率最高的一个高复班。
女孩小周的爸爸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不仅成了星巴克的一名员工,还成了一名大学生。小周入校时,脸上从来不见一丝笑容,敏感且多疑,时常觉得别人看不起她,冲动起来就向他人挥拳头。心理老师顾华青了解到,她的这种情绪,和初中时经常受到同学歧视有关。顾老师给了她一个特别的任务——练习微笑。顾老师发现,小周能歌善舞,运动能力不错,就特意将她选入了舞蹈队。渐渐的,小周的眉头舒展开来。在校园达人秀上,她第一次收获了掌声,她开始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还当上了面点课课代表,和曾经吵得最凶的女孩,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如今,小周的微笑和自信,由心底而生。
“学生只要踏进纪勋的大门,就一直是我们的孩子,即便毕业了,老师也时时刻刻要搀他们一把。”顾华青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