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创意大赛创意讲坛进行时
真的人人都能做设计师吗?究竟创意和设计离普通市民有多远?
近一个月来,莫干山路50号,M50园区的大门口出现了一个“创意邮箱”。配合9月即将开始的“上海设计周”,市民创意大赛正在等待着有创意、有见地的市民的参与。同时,主讲人包括侯正光、丁伟、范圣玺等著名设计师和学者的市民创意讲坛旁敲侧击,帮助市民理解创意,理解设计,实现真正的创意。
抽丝剥茧改变生活方式
设计究竟是宏大的命题,还是见微知著的发明?诚然,从大的方面来讲,以设计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是国家经济振兴的新引擎,而对普通市民而言,好设计则能从细节上如抽丝剥茧般地改变对生活的理解。
环保是当下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在设计上对于环保的理解有三个定义,物理上的环保,视觉上也要环保和材料不环保。比如说大家对塑料袋的理解是不环保,这是一种比较片面的理解方式,但若一个月只使用一个塑料袋,它就是环保的,因为塑料袋代替了纸,能节约很多木材,因此在这方面对环保的理解就是“不环保的处理方式”。在论坛上,“多少设计师品牌”发起人侯正光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大家都觉得一次性筷子浪费木材,在公共场所,又觉得传统筷子不卫生。考虑到在传统筷子上,不卫生的地方就是筷子头上一点点,设计师在设计筷子的时候设计为两段, 1/4部分,作为一次性,3/4的是长期使用。中间有个接口,这样就节约了3/4的筷子,而这就是一个环保的设计。
侯正光进而将Designer(设计师)一词拆分成Detail(细节)、Environmental(环保)、Simple(单纯)、Interesting(有趣)、Gene(基因)、Nature(自然)、Enduring(持久)、Realistic(务实)8个单词。以Simple一词为例,无印良品中有一款经典的壁挂式CD播放器,深受消费者欢迎。通过透明的玻璃能看到CD在转动,如同风扇的转动;而在CD播放器下又有一根线作为开关,带有老式电风扇的怀旧味道。
侯正光介绍说,这一款CD机的设计概念很简单,设计师认为音乐如同风扇,能给人持续带来舒服的感受。于是将CD播放器采用壁挂式,以拉绳作为控制的开关。这个很怀旧的创意其实就是来自生活,能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而这样的创意灵感,其实是普通人都会有的。但要将灵感转化为可行的设计却也很难,对设计而言,简单的实施过程最具有难度,因为少就是集中度非常的高。
又如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范圣玺教授在论坛中,从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环境构成的角度出发,对物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设计师不是警察,但好的设计可以引导人的行为。比如八爪鱼般的收纳器会让在沙滩上游戏的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去收集被丢弃的饮料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范圣玺特别提到,以往一度受到热捧的无障碍设计,却常常有一种夸张的关心和提醒,这常常会伤害使用者的自尊心。因此,现在更提倡通用的设计概念,用细微的改变来体现对特殊人群的一种关心。
设计推广由“说”到“做”
仍处于作品征集阶段的市民创意大赛设置了三大门类,其中以人人都能参与的“生活用品”为本次大赛的核心门类,而动漫游戏创意大赛和艺术设计创意大赛则侧重面向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市民。事实上,市民创意设计一直受到各界的鼓励,经历过早期“废物利用”的层面,越来越多具有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学等专业知识储备的市民,有着运用自己的专业,实现着自己对小设计大创意的美好愿望。
“木马工业设计公司”创始人丁伟在论坛上说,制造业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贴牌生产、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设计、系统集成服务等几大阶段,在后两个阶段,设计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现在国内企业大多数还停留在前两个阶段,能够自主研发设计的企业很少,上升到系统的更是寥寥无几。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很多,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员工对于设计创新的平均认识水平。“社会对设计创新的平均认识水平决定了一国的创新能力,提升普通人对设计的认识是中国的设计乃至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丁伟表示。
此次市民创意大赛正是希望从本源上帮助市民建立从创意概念的产生到创意设计的“专业”知识储备,在系列讲坛结束之后,还将举办设计工坊,由专业设计师和市民一起,进行团队的设计作业。让市民了解设计师的工作流程,令设计推广由“说”到“做”。
① ②李绪明作品,银质甲饰
③ 李大维作品,环保生态花盆
④ 尤纳斯(瑞士)作品,台灯
⑤ 李雄刚作品,易拉罐浮雕
⑥ 沈芬芬作品,保护肩椎功能服
(以上皆为市民创意大赛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