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阳光天地
     
本版列表新闻
~~~东方医院助聋门诊开设一年受欢迎
~~~东方医院助聋门诊开设一年受欢迎
~~~东方医院助聋门诊开设一年受欢迎
~~~东方医院助聋门诊开设一年受欢迎
~~~东方医院助聋门诊开设一年受欢迎
     
2013年09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语翻译帮老病号“说”病情
东方医院助聋门诊开设一年受欢迎
孙云
  本报讯(记者  孙云)9月22日是“国际聋人日”,也是东方医院助聋门诊开设一周年的日子。这是上海唯一专门为聋人开设的手语门诊。每逢周五,手语翻译和自学手语的志愿者都会来到这里,为听语残疾人提供导诊导医全程陪同服务。虽然受到经费、人力限制,助聋服务每次只能服务30人,可是,这个门诊开设一年来,已帮助千余名以往难以确诊的老病号得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深受残疾人欢迎。 

  聋人看病有多难?市聋人协会副主席洪泽通过手语翻译告诉记者:“以往残疾人只能写字与医生交流,但写字速度慢,医生和排队的病人都不耐烦。有些医生写字潦草,聋人看不懂,还会买错药。吃了几次软钉子,聋人往往怯于看病,小病忍成大病。”家住杨浦的聋人老孟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上医院,宁愿自己给自己“看病”,病情一直没得到控制。听说东方医院有助聋门诊,他专门从杨浦来到浦东看病,一段时间后,血压值从原来的210-100mmHg恢复到120-80mmHg正常区间。 

  手语翻译边海琴告诉记者,她遇到过一名捂着半边肿脸的徐大爷来看病,他打着手语说,他去某大医院看了四次,打了四次点滴,肿还没有消。原来,通过简单的文字交流,医生难以完全了解病情。通过边海琴翻译病情后,助聋门诊的医生详细检查发现,徐大爷实际上患了多发性肿瘤,赶紧对症下药。 

  来看助聋门诊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所以,医院特别安排骨关节病专科医生马敏担任助聋门诊的“专职”医生。他告诉记者:“很多来看病的聋人朋友病情都拖得太久了,看着都让我心疼。”他最高兴的是手语翻译走进手术室,医院终于能给聋人做手术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为提高就诊效率,避免聋人在拥挤人流中“走丢”,医院给社工配发蓝马甲,就诊聋人则佩戴绿色的“笑脸卡”。因为聋人的心理往往敏感脆弱,所以,这张“笑脸卡”刻意不出现“聋人”二字,医生和社工一目了然,其他人却不会知道。 

  市聋人协会主席陈捷表示,上海现有25万名听力和言语障碍者,手语翻译捉襟见肘,所以助聋门诊目前仅有一家,一些聋人专程从奉贤和金山赶来看病,希望能得到更多经费支持和更多热心人士参与,在全市开设更多助聋门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专版/长三角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市场之窗
   第A2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小顾在上图当上理书员
“爱心箱”攒出“助残基金”
手语翻译帮老病号“说”病情
重残无业有补贴 中轻残疾有钱赚
嘉定区资助残疾大学生
新民晚报阳光天地A26手语翻译帮老病号“说”病情 2013-09-24 2 2013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