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品,自古以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存世量小的古董笔筒,如今更是藏家的追寻目标。笔筒的材质多种多样,有瓷、木、竹、漆、玉、象牙、紫砂等,很少有金属笔筒。不过笔者有幸收藏的这款笔筒就是黄铜材质的,是我妻弟在部队当兵时用炮弹壳做好后送他姐姐的结婚礼品。
记得在那个物质供应匮乏的年代,平时吃的穿的和床上用品甚至日用百货等都要凭票或凭证,常常是有钱也买不到需要的东西。因此当时结婚送生活实用品的贺礼比如今送现金红包更受欢迎。而实物礼品一般是要提前送到新人家中的,一方面喝喜酒当天带着实物不太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放在新房间里先展示几天,以显示新娘嫁妆的丰厚和新郎家境的殷实。
35年前,当我那在福建大山深处某军用机场当汽车修理兵的妻弟知道他姐姐即将结婚的消息时,也想送一样实物贺礼给姐姐,只是部队有纪律不允许随便离开部队外出,所以不能到城里去采办。不过在那时,就算是有机会到城里去,一下子也买不到像样的礼品。
我妻弟是上海兵,在部队已经服役8年,几次打报告要求复员但首长还一直不批准。这是因为他聪明好学,技术又特别好,汽车的一些疑难杂症往往只要交给他就能迎刃而解。所以,平时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他,当然这次的问题也照样给他解决了:他想到了要利用自己的金加工手艺亲手为姐姐做一件既有意义,又不失体面的结婚礼品。
于是,我妻弟经首长同意开始用工余时间设计并自己动手加工了这个从废品堆里捡来的炮弹壳做的礼品。因为他知道我这个姐夫姓马,所以最后就加工成了这样一个构思巧妙的立体奔马图案笔筒。当这个炮弹壳奔马笔筒在我婚礼前一天由妻弟托战友送到我家时,那独特的造型、亮闪闪的金属菱花让我全家都为我妻弟的手艺和他的用心而赞叹不已,一下成为我新房间里一件又珍贵又有意义的独一无二的工艺品摆件。
现在,我35年前结婚时亲戚朋友和同事送的成套成对的热水瓶、面盆、痰盂罐、花瓶、拉丝杯、织锦缎面的照相册早就不见了踪影;送的成套成对的枕头毛巾、绣花枕套、印花被单、棉毛衫裤、的确凉衬衫也都用坏或穿坏后丢掉了,独独这只炮弹壳笔筒不仅还能使用,而且保存得好好的成为我玻璃柜里的宝贝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