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时论
生态文明理解的三个误区及其改进
诸大建
  诸大建

  一直认为,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是要破解中国环境保护的一个悖论:中国的环境投入每年在增多,但是环境治理的状况却不理想。业内人的说法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却在恶化。因此,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特别强调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这是生态文明概念高于污染治理的地方。可是现实中,人们仍然无意识地把生态文明等同于环境治理,这对于从发展方式的治本之道、用生态文明概念化解中国的环境问题,是不利的。当前,特别需要化解的,是对生态文明概念的三种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生态文明是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合,导致有文明无生态或者有生态无文明的认识或做法。以GDP为导向,就是前者;简单地把生态文明等同于环境保护,而不是强调发展模式的绿色变革,就是后者。例如,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喜欢自称是生态文明的地区。实际上,衡量发达地区应该看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资源环境友好,而发展中地区则看生态环境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当前将生态文明融入发展,应该有三个主要的行动领域:一是融入新型城市化,建设生态型城市,强调城市发展要从空间蔓延、物质浪费转向空间紧凑、物质集约;二是融入工业化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强调产业发展要从线性经济、高碳经济转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三是融入现代化生活,倡导乐活主义的可持续消费,强调生活模式要从拥有导向转向共享导向。 

  误区之二,在于强调发展模式不改变下的末端治理,而不是强调源头导向、全寿命周期的物质流和能源流控制。实际上,从生态文明看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流程,应该包括原材料开采、制造加工、物流配送、商业零售、消费使用以及消费后处理等六个环节,或者如项目管理所涉及的设计、建造、运用、拆卸四个阶段。基于整个流程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发现其中最主要的资源环境消耗环节进行攻克,而不是放在末端环节进行事后处理;强调高收益低成本的源头创新,而不是高成本低收益的末端治理。循环经济强调的废物循环、产品循环和服务循环等3R过程,低碳经济强调的能源替代和提高工业、交通、建筑部门的能源效率,均具有高于污染治理的发展转型意义。 

  误区之三,在于强调生态文明是资源环保部门的工作,而不是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和全社会的网络治理。由于现在的体制机制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严重冲突,生态文明特别需要政府管理从碎片化转向整合化。一是目标的相互增强,有不同目标的部门,需要在生态与文明之间找到阶段性平衡点;一是手段的相互增强,管理手段包含规制、市场、公众参与等,不同手段之间应该相互支撑。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对政府内部和政府与企业、社会间的合作,要求有三个向度的重大改革。一是在纵向关系上,强调生态文明责任和权力的上移和下移,宏观上中央政府应该强化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微观上地方政府需要摆脱GDP唯一论推进绿色发展;二是在横向关系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环节合并与平台建设,要在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做好生态文明的协同管理,而不是出现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状况;三是在内外关系上,接受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和外部压力,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私之间的外部参与和合作。 

  (作者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生态文明理解的三个误区及其改进
怎样的“快感”
有图也会没真相
金陵梧桐雨 作别季市长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生态文明理解的三个误区及其改进 2013-10-19 2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