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展
本报忠实读者杨晔本是办公室行政人员,特地前来看展,她觉得俞子才的作品美不胜收,感谢新民晚报等主办机构,将俞子才的作品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书画爱好者林伟错过了本报今年春季举办的“历久弥新——新民晚报艺术沙龙(春季)七人展”,甚是遗憾,这次看到报名信息后连忙来电,幸运地成为晚报观展读者。据悉,此次报名读者人数有百余人,30多位幸运读者受邀到现场观摩。
本次回顾展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新民晚报社、上海三元影视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美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近百位新民晚报读者通过本报报名参加了此次画展,新民晚报总编辑陈启伟向部分读者代表赠送了《俞子才精品集》画册。
海上一绝
俞子才被公认为20世纪中后期海派山水画大家之一,他在艺术追求上孜孜不倦,汲古悟道,并开创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绘画语言,晚年致力于古书法研究和美术教育,被顾廷龙先生赞为“海上一绝”。
1992年去世的俞子才一生淡泊名利,他认为,“画师一般不必办画展”,若要展示,“一生办一次,足够矣”。直到辞世,这位低调的老画家仍未举办过一个画展。直到2001年6月,俞子才作品的第一个展览才在上海中国画院举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俞子才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曾经说过:“一个画家一生的画法不应一成不变,应该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才能不断发展。”
俞子才潜心于传统笔墨,又注重深入生活与技法创新,因而形成氤氲华滋、色彩绚丽、法度严谨的绘画风格,其青绿、金碧山水尤为一绝。画中云雾萦绕,千变万化,耐人寻味。在此次画展中,《人民的上海外滩》等作品就有许多的亮点,这些作品将传统笔墨与时代创作命笔融合起来,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前辈评价
上海中国画院前院长唐云先生在生前曾这样评价俞子才先生:其艺术创新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尊重中国画的优秀传统,认真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同时注重写生,向大自然学习,学习传统与学习大自然,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上海图书馆的老馆长顾廷龙先生曾称赞俞子才:“山水画宗法宋元,擅水墨画,尤精没骨、青绿、金碧山水,为海上一绝。”像此次展出的《阿里山云海》《层岚响瀑》就属于其中的代表作。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