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的评剧《赵锦棠》改编自花(淑兰)派代表剧目《朱痕记》,曾昭娟拜在花淑兰门下后已演出过千余场《朱痕记》。此次重新整理改编后改名为《赵锦棠》,除保留 “磨房”“粥棚”两场戏外,对其他场次进行了删减、整理乃至重新编写。
这是一部为曾昭娟度身定制的作品,因而整出戏中曾昭娟不仅有大段的唱腔,也有繁复的身段,相当考验演员的功力。一开场,曾昭娟就先声夺人,赢得了一个碰头彩。接下来与丈夫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磨房中怀念丈夫的凄苦无助,雪地里对婆婆倾诉衷肠,曾昭娟演来层层递进,演唱技巧娴熟,特别是声音的控制十分自如,委婉和高亢间的转换显得游刃有余。在“牧羊山”一场中还运用了圆场、水袖等技巧,与其极具爆发力的嗓音相得益彰。最后“粥棚”一场中一段“赵锦棠跪席棚泪流满面”更是唱得酣畅淋漓,令观众数度为之喝彩鼓掌。
整台戏除了以大量戏份着力刻画赵锦棠的“柔美”“凄美”“坚忍之美”之外,亦有意加入了不少喜剧色彩。剧中彩旦应工的宋氏和丑行应工的宋成表演夸张,虽为反派角色,做事也十分狠毒,但在舞台上呈现的“主色调”依然“搞笑”。而在“磨房”一场,宋成欲强占赵锦棠,在台上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只穿一件红色肚兜,则未免太过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