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汽车智能化得到众多人的追捧,但业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不乏质疑之声。目前汽车智能化技术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就已经出现了分水岭。一派在继续坚定地大胆探索,包括无人驾驶技术,如雷克萨斯宣布第一辆搭载Google自动驾驶技术的雷克萨斯在美国进行道路试验;另一派则开始反思智能化带来的“烦恼”, 最近一家美国车企用传统按钮和旋钮替代部分触屏和语音控制功能,引发了部分人士对于智能化技术的担忧。
不可否认,汽车智能化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又隐藏着风险。近年来发生的全球大规模汽车召回事件中,由电子系统引发的故障占了很大的比例。在2010年丰田因自动加速在全球大召回的案例中,就曾出现对汽车过度电子化带来的风险的讨论。在汽车厂商推出的各种技术中有些被大规模应用并被证实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被证实为华而不实的。例如,“语音控制”和“汽车遥控”在一项调查中被认为是最不实用的技术。
但汽车智能化不可能停下脚步。随着智能化汽车技术的逐渐成熟,消费者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不断提升,汽车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既然已经无法抗拒汽车智能化这一历史潮流,那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完善,并且给它一定的时间和宽容。只是,对于汽车公司而言,现在最紧迫的就是要拥抱这一历史机遇。汽车智能化将在双方博弈的同时,不断前行,即便是有诸多不足,假以时日,智能化仍将是发展的主流,现在的质疑只会督促我们尽快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国家在政策层面也释放了信号要支持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2012年,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了《2012年物联网发展资金拟支持项目》,其中就包括智能交通领域。尽管现阶段技术并未成熟,但这一潮流已是大势所趋。很多车企也看到了市场前景的庞大,宝马、奔驰、奥迪等国外汽车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互联驾驶系统;到今年底,丰田、通用、大众、本田等国内外绝大多数车企都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国内布局及服务上线。无疑,车联网领域将成为未来车企竞争的一项利器。而对于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更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机会,务必尽快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将面临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