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三会制度”——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萌芽,此后逐步在全市推广。2年前,“组团服务”又在五里桥街道试点。从“三会制度”到“组团服务”,都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所有制度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和实践,记者联系采访五里桥街道13年,那些摸爬滚打在基层,充满创造激情、实践勇气、管理智慧的“最美基层干部”,令记者印象深刻。近日,记者故地重访,再听新老朋友讲述“五里桥民主自治故事多”。
大宽走了
居民忘不了“1毫米的大事”
紫荆新苑中央小花园里,有个邻里点,邻里点旁有不少长座椅,座椅面上钉着木条,木条间距1.6厘米。
“当初,这间距可是1.5厘米呢,因为居民坚持改成1.6厘米,跟施工队僵持不下,居委会请大家坐下来开了听证会,解决了这‘1毫米的大事’。”昨天天气不错,不少居民在邻里点晒太阳,居民凌韵琴跟记者聊了起来。
原来,小花园里的石头座椅要铺上木条,木条间距太窄,居民担心卡住小孩子的手指;间距太宽,又担心老年人坐着不舒服;有人试了试,1.6厘米,最合适。但当时施工方案上是1.5厘米。“大宽召集居民、施工队开了听证会,如今,大宽走了,居民也忘不了这‘1毫米的大事’。”紫荆社区党总支书记褚中平在一边插话。
大宽名叫“李大宽”,60岁退休后,连续三届当选居委会主任,为居民服务近10年,紫荆居民有句口头禅:“有事找大宽”。今年7月,大宽不幸车祸罹难,300多位居民自发为他送行。
“大宽热心,积极倡导推动‘三会制度’,让居民习惯用自治的规则、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居民都很信服他。”褚中平说。
其实,褚中平对李大宽的评价,也很适用于他本人。17年前,褚中平从企业转到社区工作,他脾气急,心却细,把企业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用在了社区管理,讲效率,重流程,在他看来,“三会制度”就是借助规范的程序,实现社区管理目标——目标很明确,路径很清晰,所以管用好用。
街道对褚中平的评价是:褚书记有一套,居民都认他。此话所言不虚。昨天,在居民点,80岁的盛老太也在晒太阳,她去年中风失智,认不得人,但每次见了褚中平,她都会问一声:“侬好,书记!” (下转A3版) (上接第1版)
一老一少
老法师小徒弟经历“管理之变”
铁二社区很特别,弄堂路面是柏油马路,还有在地名办登记的大名“铁道路”;不过,经过了世博改造,“铁道路”早已变成了铁二社区的小弄堂。
55岁的铁二社区党总支书记包于春和33岁的书记助理甘瑜清,亲历的“铁二变化”,可不止一条马路。如果从23岁开始做居委会干部算起,包于春已是“从业”32年的老法师了,甘瑜清读完法学本科在铁二也有近10年的社区经验了。
“我们一直在尝试用‘三会制度’管理社区。”包于春说,铁二1200户居民,老公房多,老年居民多,老问题多,可也有不少新问题。她的办公桌上有一套“会议记录”,2121年4月11日的记录是:铁二居委“关于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协调会。原来,铁二的邻居是农工商大卖场打浦路店,店门前有片广场可停车,弄堂停车难,居民很想晚上下班回家能借用“芳邻的宝地”。可收费怎么算,管理怎么做,能停多少车,都是问题。于是,居委会就请企业和居民坐在一起协商,问题解决了。
“民间有智慧,只要居委会搭好平台,就不愁找不到思路。”甘瑜清说,中山南一路892弄大门前没有无障碍通道,居民行路难,但门前地下满布各种管道,职能部门说无法建“无障碍”。但在评议会上,一位居民亮出了“民间智慧”——他的亲戚是工程设计师,实地勘察后,设计了架空的无障碍通道。职能部门当场看了图纸,还真可行。不久,892弄就有了别具一格的“无障碍通道”。
“‘三会制度’试行之初,社区问题多是‘一地鸡毛’,公用部门占用了,乱搭雨棚了,可如今,更多的公益问题成为社区话题。”甘瑜清说,能和老法师一起经历“管理之变”,蛮有成就感的。
做好中间人
48岁再出发学会“利益协调”
8年在轮船上工作,20年在做采购工作,48岁那年才到社区工作。“我妈妈做了一辈子居委会工作,我到48岁才‘接班’!”如今,龙华社区党总支书记、59岁的李济民已经在社区工作了11年。
李济民人很清爽,站在灰扑扑的建筑工地前大声跟记者“说家史”。“跟我老妈那时候不同,不是社区要大扫除了,你居委会书记带头扛上把扫帚,居民就跟着你上了。如今更多时候,社区矛盾都来自利益协调问题,居委会重要的角色定位是中间人、调停人。呶,就好比眼前这幢大楼。”李济民指了指龙华东路上在建的大楼。
世博会后,龙华东路、日晖路有两幢大楼先后动工,103户居民因为采光受影响情绪激动。怎么办?开发商是合法造楼,但居民采光的确受影响,合理补偿,有助于化解矛盾——让双方协商对话,居委会就要做好中间人。“先别急着上访,把问题在社区解决了,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有问题,先开协调会。”李济民说,居委会先请103户居民选出13位对话代表,这13人当中有懂规划的,有口才好的,配合起来很互补;然后,居委会再请开发商跟居民代表对话,双方商定补偿方案,103户居民签字认可;最后补偿款到手,居民再签字。
“每个环节手续都很清楚,看似一触即发的群体事件就这么化解了。”李济民说,“你要问我从老妈那里继承了什么?群众路线呀!居委会能做好中间人,关键还得居民信你、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