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我呀。
教师:教育你什么?
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困惑呢?
学生:我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但是他们也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我不想干的事,他们硬要我做,并用强制的语调。我的一些合理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和他们之间有代沟。比如,如去唱卡拉OK只有2-3小时,也不让我去。他们认为应有大人陪着去,但是大人陪着就没意思了。其实,我同学也瞒着家长偷着去的。还比如,在老师眼里,我是没有出息的人。我看《魔镜》,老师翻了目录,就说是不好的书,其实,这是一本好书。
教师:你认为父母在教育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不恰当的地方?
学生:有时,他们态度太强硬了。
教师:我与你父母交流一下,希望他们改进。冲突,你不开心,父母也不开心。所以,我要听听你对家长教育内容、教育风格上的意见。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把问题摆出来。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不足?
学生:懒。
教师:想不想改?
学生:想。
教师:你觉得发火有何好处?
学生:发泄,为自己争辩。
教师:坏处呢?
学生:大家累,大家关系搞不好,心情不好。
教师:你现在还年轻,外面活动不多,将来走上社会,各种各样的活动多了,会不会发火?
学生:应该比家里好点,一般在外面可以采取商量的方式。
教师:在家里可以吗?
学生:可以。但控制不住,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熟吧。
教师:设想一下,以后你恋爱了,你与恋人有冲突时,是发火还是商量?
学生:商量。
教师:恋人比父母更熟,为什么还要商量呢?
学生:可能在家里任性惯了。
教师:你认为爸爸妈妈爱你吗?
学生:爱。
教师:对爱你的人有理由伤害吗?
学生:没有
教师:对。这就是自我分析、自我认识。你觉得在与父母相处时,应对自己做些什么提醒呢?
学生:要商量、讨论,不要强辩。有时我的想法是合理的,有时表达方式不对,我不接受。比如,想烫发,因为发型不好,但学校里是不允许烫发的。
教师:今天我们的会谈就到这里。今天,你的感觉如何?
学生:蛮好的。
(本报记者 王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