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就是学生的家
“说是让学生不怕老师,往深一层剖析,就是要建设一个让学生有安全感的校园,有爱的校园。”赵凤飞校长说,校园的安全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饮食安全、校门安全、运动器材安全等等,心灵的安全更加重要,包括对自己的自信和对周边人的信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否融洽,决定了学生能否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段时间都能过得舒舒服服、踏踏实实。
赵校长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了两个“多一点”。一是要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二是给孩子们多一点温情和关怀。于是,有的同学早上进校迟到了,执勤老师会拍拍肩膀问候一声,什么记名字呀、扣分呀,都是不可以的。有的同学腿脚受伤了,班主任老师会每天搀扶着他上下楼梯。还有的同学心里有烦心事了,只要到聊天室门外填张预约单,届时,心理辅导老师就会递上热茶,耐心地倾听他们诉说。而对于一些当天的功课没有弄懂的同学,放学后老师会在自习室里单独辅导。吃饭时调皮的同学不小心把饭菜打翻了,食堂阿姨还会飞快地端上一份新的,没有半句埋怨。晚上8时夜自修结束时,点心师傅还会把香喷喷的新鲜糕点送到每位住宿生手里……点点滴滴都是小细节,但是对“人性化教育服务”含义的理解有多深,老师们做得就会有多细。
“少一份斥责,少一句嘲讽,多一句问候,多一点关心,校园就有了家的安全。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学校,他就一定会爱上学习。”赵校长说。
及时化解心理困惑
每天生活在学校里,与同学和老师朝夕相处,除了包容和谅解,师生间、同学间出现点小矛盾、小疙瘩也在所难免。怎么办?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肯定不行,有些问题“冷处理”了也不行,甚至将矛盾公之于众或“弄弄大”更不行。对此,交华中学自有妙法。
在该校的实验楼有一套四室一厅的flat,同学们自己从淘宝上买家具、买画、买摆设,布置了一个“阳光聊天室”,是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的温馨场所,也是学校的“客厅”。学生们在那里可以像医院里选专家门诊那样,自主选择、预约挂牌心理辅导老师。12位年轻的心理辅导老师分布在各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定期接受专家培训,接受学生预约,为每位来访学生做好记录及建立属于他们的心理档案。现在连家长都知道这个地方了,遇到问题也会悄悄拉着老师到聊天室去谈。有个女孩在聊天室心语墙上贴了一句话:“因为有你,才使我变得不一样。”本报记者王蔚
【相关链接】
“难弄”的学生,恰恰最需要呵护
教师最怕“难弄”的学生。而所谓“难弄”的学生,恰恰又是最需要关心呵护的孩子。对此,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毛裕介给出了若干指点。
问:遇到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老师该怎么教育?
答:调皮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内因也不同。对孩子来说,只有极少数的调皮是属于品德问题,大多数是天性顽皮,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知道采取诸如批评、惩罚等方法的老师,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教师也要掌握好年少孩子的心理,他们这个年龄有好奇,爱搞些小闹剧甚至恶作剧,也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只要不过于出格,老师也应当有所宽容。
问:遇到挫折力特别弱的学生,老师又该怎么办?
答:一遇批评、挫折就闹情绪甚至闹出极端行为的孩子,从他们的成长过程来看,大多是在家庭里太受宠爱,养成了太过任性的秉性,样样都想得到满足,一旦哪个方面不满足了或不顺心了,就会做出异常举动。对此,作为老师一定要先冷静,此时的冷处理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老师和当事学生都处于火头上,就会使矛盾激化、问题扩大。等双方冷静下来了,特别是老师先冷静后,不妨从孩子出问题的家庭原因、个性原因等诸多方面寻找根源,这样,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自然会多起来。
问:老师该如何面对那些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的孩子呢?
答:办法还是要从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入手。可能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可能有的家长比较放任孩子,可能有的家长太宠爱包庇孩子,老师要做的就是通过积极的家访、约谈等途径,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换对孩子教育的看法。对于特别不配合的家长,老师也要善于用行动去感化他们,给家长讲清孩子行为的利害得失,分析清楚家长的法定职责。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愿意自己的孩子健康正确成长的。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