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别让微信成为“潘多拉魔盒”
赵志疆
  赵志疆

  据央视报道,通过对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地的调查发现,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提供色情服务的违法人员很容易就链接到用户,然后推送色情图片,青少年难以避免地成为受害群体。其实,今年在上海松江公安分局和宝山公安分局都曾破获过此类案件。

  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2.7亿,微信支付功能的开放已使支付宝坐卧不安。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与此同时,微信将现实生活中肮脏的一面同样连接到了网上。“微信成为招嫖工具”、“微信支付,小心黑手”、“警惕‘摇’出来的罪恶”……此类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包括卖淫嫖娼、网络诈骗、暴力犯罪在内,越来越多的犯罪形式假微信之手进行,也日渐给公共安全造成隐患。此番央视调查发现,随处可见的微信招嫖信息对不少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有调查资料显示,78%的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有关,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黄色内容影响。如何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严肃考题。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的这种特性,如今被包括微信在内的各类社交工具“发扬光大”——网络的另一端,没有人知道是否隐藏着一个罪恶的灵魂。尽管对于网络使用者来说,这样的问题难以回答,但对运营商来说,查明这样的问题应该算不得什么难事。毕竟,每一个虚拟的IP背后,都对应着一个真实的人。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央视调查中,腾讯公司也对微信骚扰信息表示无能为力,有客服人员甚至拿出手机证明,自己也曾收到同样的骚扰信息。微信仿佛成了“潘多拉魔盒”,一经打开便无法控制,情况果真如此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实际上,任何网络信息的发布都由真实的人来完成。作为微信运营商,腾讯公司对此责无旁贷,这不仅是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为了微信业务能够更好地发展。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危机,对于庞大的腾讯帝国来说,鱼龙混杂的各类网络内容,毫无疑问是一种“成长的烦恼”,也是其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腾讯公司对外公告称,通过举报发布不良信息的微信账号,就可以对此账号进行封停。问题是,封停虚拟账号无法阻止不法之徒另立炉灶,当不法代价仅止于此,类似行为难免愈演愈烈。我们可以呼吁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仍在净化网络空间。相关法律有必要及时修补完善,除了授权运营商代为实施更加严厉的监管之外,不妨推出更有针对性的网络管理措施——仅就社交网络而言,实名制是必要的,无论任何时候,人们都有权知道,网络另一端与自己对话的到底是人还是“一条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别让微信成为“潘多拉魔盒”
“守夜天使”与《简·爱》
结婚照
狙击“黑肺谣言”是一次科普良机
新装备
感叹施蛰存的素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别让微信成为“潘多拉魔盒” 2013-11-20 2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