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明的渴望
王奇伟
  王奇伟

  飞蛾扑火这一至今仍难解谜底的奇异现象,人们习惯于用来比喻某种自不量力或自取灭亡的愚蠢行为。歌德有首小诗《幸福的渴望》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飞蛾塑造成渴求光明、追求“死与变”的真理的使者:“我要赞美那样的生灵,它渴望在火焰中死掉,在爱之夜的清凉里,你被创造,你也创造,当静静的烛火吐放光明,你又被奇异的感觉袭扰,你不愿继续被包裹在那黑暗的阴影里,新的渴望吸引着你……”求生是动物基因最深刻的本能,小小的飞蛾竟敢抗拒本能奔赴“死亡之约”,倒颇有几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执着,尽管有人说这是夜蛾把烛火误当成黎明的晨曦,或雄蛾被雌蛾所释放的性外激素所吸引,但这些猜测似乎都未得到验证,唯有飞蛾扑火是人所共见的事实。

  蛾其实是很擅长夜间活动的昆虫,它在黑暗中活得很安全,像依靠回声定位法能在暗夜里准确发现猎物的蝙蝠,尽管捕捉昆虫的技术比任何鸟类都高超,但往往也奈何不了蛾。夜蛾逃避追捕的方式千姿百态:有时收起双翅急降地面;有时笔直地倒栽下来一动不动;有时横拐竖挪颠倒飞行或螺旋飞行,使蝙蝠无从下手。夜蛾的这种本领得益于其身上被称作鼓膜器的“耳朵”,即便在充满噪声的环境里,它的“耳朵”也能接收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天敌还没近身,它就远远地躲开了;此外,它附肢关节上的振动器,也能随肌肉收缩发出一连串的超声波,干扰蝙蝠准确定位的能力。

  然而,这些小生灵注定是不安分的,它们不愿躲在黑暗的角落里苟延残喘,外界的一点点亮光就让它们无比兴奋,于是,尽管在黑暗中曾无数次躲过天敌的追捕,最终还是倒在了追寻光明的征途上。难道死亡是飞蛾的宿命?抑或它们活着原本就是为了感受短暂的光明?这不禁让我联想起樱花的命运:从开放到枯萎只有六七天,在短暂的生命里,樱花无视死亡的存在,极尽声色绽放,然后凄然凋谢。寻求光明的力量有时并不强大,但飞蛾以扑火诀别人世的勇气却足以震撼人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际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际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际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际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际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非我门派,其琴必异
黄月亮
藏头一律恭贺民立中学百十华诞
光明的渴望
艳阳天
“沦陷在你的眼眸”
早晨和黄昏的童话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光明的渴望 2013-11-23 2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